禪師和小偷

禪師隱居山中,結廬而住,自耕而食。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做完了一天功課的禪師信步走出門,月下的山景,一下子吸引住了禪師。

禪師沉醉其中,許久而歸。

剛到門口,發現屋內人影晃動:原來有小偷在行竊!

禪師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東西值錢的,便佇立門口靜候小偷出來。

空手出來的小偷,見禪師擋住門口,驚慌失措,呆在那裡。

禪師溫和地對他說:撥感謝你趕了那麼老遠的山路來看我,但我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送給你。山中秋夜寒氣濃重,我看你衣著單薄,這件衣服送你上路吧!斳說完脫下身上的衣服,披到小偷身上,讓開一條路:撥走吧!夜深了,路上小心!斳

小偷臉有愧色,落荒而逃走

禪師望著月下小偷遠去的背景,嘆道:撥可憐的人兒,但願我能把天上的這輪明月送給他!斳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禪師開啟大門,發現門口放著一件衣服,折得整整齊齊,用油紙包著。

正是禪師昨夜送給小偷的那件。

禪師收起衣服。

這時,一輪紅日在山項了,禪師面對太陽,雙手合什,自言自語:撥我真的已送他一輪明月了!斳

附錄:

《道德經》第三十四章:大道品格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譯文

大道廣博無邊啊!它可以左右逢源。萬物依靠它生長而它不自己稱說,成就萬物而不佔有。養育萬物而不去主宰。大道沒有慾望, 可以說是渺小的。萬物歸附它而不去主宰,可以說是偉大的。聖人始終不自稱為大,所以能成就偉大。

問道心得

一、大道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它普遍地關照著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都依賴它產生繁衍。對萬物而言,道因為有功不居、功成不恃,所以道永恆存在。

二、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正因為道把自己隱為渺小,不以偉大自居,所以能無邊無際、包容廣大!道是自然的、永恆的!甘心於小,才能成其偉大。

三、道為萬物提供著賴以生存的一切,卻並不以主人自居而隨意干涉萬物的自由;把舞臺讓給別人綻放,而讓自己成為成就別人的環境!因此,自然大道是人類永遠的導師。

四、道的特徵是最清靜的。人要成事,就先要學會順勢而為,不執著,跟上大道的節奏。人的特點是,只想要好事發生,不想要壞事到來。但大自然的規律是福禍相依,好壞共存。所以人只能順應規律行事,不執著好事,也不抗拒壞事。保持平常心,面對日常發生的一切,那麼就會慢慢定靜下來,專注於做事,更容易成事。你努力之後,越不想要,就越是得到。《道德經》只講規律,講宇宙的根本。人只要洞察規律,遵循規律做事,就能把這一生過得很好。

五、隨時隨地安心於自己平凡的崗位;不論是分內事還是分外事,只要需要,就把自己當成第一責任人。這樣的人遲早會成為命運的幸運兒而熠熠生輝。

六、不自以為是的人,是修大心量、大安心、大自在、大成功的人。一個人如果控制不了自以為是的秉性,自以為是秉性就會控制我們,黑暗就會控制我們。

七、貪有什麼好?貪財死在財上,貪貴死在貴上,貪情死在情上,人貪什麼就失什麼。能超脫出來才是有道,清心寡慾才能滋養我們的身體。沒實力,成功是暫時的;有實力,失敗是暫時的!一切的所得,皆因自己的創造。

八、有道之人不誇功、不恃才、不傲物,如此上天必定為他開創更高層級的成功通道。重視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才能認得其重大;能認得重大,就不會被所謂的偉大所迷惑!精進而謙卑的人,才能厚德載物。

九、幫助別人成功,但把功勞歸功於大家,自己仍然默默無聞、謙下守弱,這是修煉真功夫。經常說好話,做好事,效法天地不自生的精神,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十、解決一切個人問題百試不爽的三部曲是:第一,不埋怨、不恐懼;第二,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第三,用愛心、包容心及行之有效的執行力去落地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