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 翠

羽翠明天就要嫁人了。

她,不笑,不哭,不打,不鬧;碰到好友,仍說那句話: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

羽翠讀過很多的書,正式的是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不正式的是從瓊瑤到岑凱倫,從三毛到尤今,直到最流行的梁鳳儀。但她卻常說: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

三個哥有權選擇自己的出路,她要去學繡花,卻被老父一句話罵到裁縫學習班,踩那鐵疙瘩。

三個哥有權選擇自己的女友,她愛一個打工仔,卻被老母一瞪眼嫁到卡車司機家,明天就要走。

聽說那司機家房大門高,卡車也進得去。至於那司機,聽說最顯眼的是那身打扮,全副武裝,總價壹仟叄佰染拾陸元壹角染分,訂婚時司機用電子計算機器算給羽翠親眼看的……

又聽人說,司機太窮,窮的只剩下錢了。

而羽翠家太富,三男一女,三男人高馬大,等媳婦進門,一女羽翠價值千金,三男等一女之價格。

羽翠轉念一想,犧牲我一個,幸福三個哥,也值!

反抗,她沒想過。

書裡的反抗,畢竟是書裡的。

今夜,羽翠找了個火爐,關上門。

把一本本瓊瑤先燒個精光。

接著燒岑凱倫小說結局一章。

再燒三毛的封面與封底。

至於尤今與梁鳳儀的,用裁衣剪破壞成一片片,小小的。

焚後靜坐,喃喃自語:人生是一本書,我實在讀不懂。一直等到天大亮,一夜如此。

羽者,羽毛也;卒者,死也。羽翠不想死。

附錄:

【以道為鏡】《道德經》第二十七章:處事要妙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xiá謫zh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jià

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以道為鏡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無為利他,落實在生命實踐中,其實就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是老天對我們最寶貴的饋贈。

真正的“善”,不是指人道上說的那個概念,而是指符合“道”、符合自然的念思言行。比如,什麼是善待萬物?就是萬物在您手上,總能極盡其妙。什麼是善待眾生?就是即使惡人行惡到眼前,您也能施加教化、耐心引導。什麼叫善於處事?就是即使問題蜂擁而至,您也能撥亂反正、化腐朽為神奇。

世間任何東西都來自於自然,都有符合“道”的條件,都有各自成為“善”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各自不同的天賦。無論天賦在什麼領域,那都是上天賦予我們來服務社會的,都不可能是沒有用的!就像生活中,有人善於行動,有人善於言說,有人善於計算,有人善於關閉,有人善於結盟,每個人生來都有自己的特點,天生我材必有用!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眼中,從來沒有棄人,也沒有棄物,只是要看我們有沒有那個本事?把人放在了合適的位置上,讓他有機會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了。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把牛糞放在花盆外,就是垃圾;但把牛糞放在花盆裡,就是沃土。牛糞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使用的方法。

規律之說

第二十七章《處事要妙》中有三條規律:

規律一:符合道的東西都是順其自然、不著痕跡的。

規律二:只要擺對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

規律三:人性本善——真正的善人,不思善也不思惡。

問道心得

生命最好的狀態,就是讓每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天賦,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這樣,才能相互補位、通力合作,一起把事情做到最好。那我們這個世界才是最美妙、最幸福的!

和諧的思想是人體的太陽;埋怨的思想是遮蔽太陽的陰霾,會使人心暗淡、細胞萎縮。我們的思維模式將決定我們的生活境遇,只要心有豔陽,生活必將綻放光彩。

人人都願意享福,怎麼都沒享福呢?有道才有福,若不明道,有福也享不了!道就是正確處理人與人的關係。因此,不要嫌棄比我們地位低的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大海是最低位的,但正是謙卑才成就了海的偉大!

活在自己想法裡的人,不可能有大作為;把自己定位在健康、快樂、幸福上的人,也不一定能恆久;只有走進慧命、認識生命的人,才會有超越生命的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