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別墅,吃過晚飯,大家一起打坐。我問三位侍者:“你們想不想到外面去工作?”阿蕊回答到:“不想。”

“為什麼不想?”我問道。

“外面工資太低了。”阿蕊答道。

阿芯說:“外面我找不到什麼工作,文化太低了。”

阿花說:“外面工作不穩定,還受人騷擾。”

我笑著說:“你們長得這麼漂亮,因為沒問題。”

阿桂說:“紅顏薄命,受人追逐,不得自由。”

我問阿珠、阿蘭道:“你們的工資如何,滿意嗎?”

“大學給我們三十萬年薪。”阿珠回答。“滿意嗎?”我問道。

“還比較滿意,比同類要高。”阿蘭回答。

“是呀,你們都應該比較滿意當前的工作的。當然阿玉是億萬富翁,林菲兒也是,楚天月也是,自然也不想離開公司的CEO的位置。一旦離開公司這高管位置,沒有這樣的好職務了。一個人啊,賺錢還真是不容易啊。“我對她們說,”還有,財務自由都是要建立在某個經營的事情上的,我們的心還真不能懈怠在工作上啊。“

停了一會我接著說:”雖然每個人掌握金錢的數字是不同的,但是從心的感覺上來說,每個人掌握金錢的感覺都是差不多大的。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因為有很多人不得不從事危險的工作,或者辛苦不自由的工作,例如要加班很多,沒有人生自由。很多人的工作在社會中地位不高,要自我忙碌。總之,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大家都點頭稱是。

“老師,您在心上研究比較多,您認為儘管每個人掌握金錢的多少是不同的,但是從心的感覺上是一樣的。是不是儘管每個人的能力不同,但是對工作的感受也是基本相同的?”阿桂問道。

我笑了笑說:“的確如此,工作的感覺是一樣的。有兩種人,一種人對工作是用心,所以工作做得很大。一種人對工作是被動型的,感受比較痛苦或者疲憊。”

我最後說:“不管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為了謀生。但是這個不是人生本質,人的本質在修行這裡,從感覺上要超越當下的這種感受軀體和事物的形式。”

阿珠問道:“師父,你能很快進入定的境界,並且出現種種神通,這裡頭的原理是什麼?”

“我跟大家說一下,首先是要調整呼吸,入定是從呼吸入手的。只有當呼吸進入基本不呼吸狀態的時候,才能進入定的境界。然後精氣不能有任何洩漏,洩漏精氣就會導致精氣不能充盈奇經八脈,也就不會進入定的境界。這兩點是關鍵。進入了定的境界之後,才能開啟心的阿那耶識,才能開啟心的神通素質,因為當下你我的存在和存在的形式都是心幻現的世界模式下的我執所塑造出來的。各位要注意,當下我們的世界和這個世界下你我的存在形式都是當下心處於某種境界裡創造出來的。一旦我們的心在另一種穩定的境界裡,那麼我們的心裡會出現另一種世界和世界裡你我的不同形式或者形狀。

注意,今天要和大家談這個神通是怎麼回事了。

我的心處於不同境界就顯示不同世界和不同世界裡的我和你。所謂神通就是我的心從一種境界過渡到另一種境界時心裡頭感覺出的這個世界從一種物質世界過渡到另一種物質世界。這種過渡和變化也影響了周圍人的感覺,於是看到種種神通現象。

有些不同流派的修行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上帝論的宗教認為人的心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功能?這個功能應該是上帝才有的,怎麼是人力所及,怎麼人的心就可以創造出萬事萬物來呢?其實很簡單,我們的這個心啊,其實也不是我們人所支配的,就是佛所說的先天妙心,這個心就是先天生成的,功能強大,可以創造一切。但是儘管它這麼厲害,這個心的結構功用,不是人所能理解的,佛稱之為本性。或者說這個心就是上帝制作的app,功能強大,這個app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佛也不清楚,但是能充分的應用了這個app,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然後我帶著她們進入打坐的境界。我引領說:”先調整呼吸到綿綿若有,感覺到了全身發熱,也就是面板進入呼吸了。此時,可以進入定界了。進入定界後感受定界的不同,也就會發現這個現實和先前的現實在感覺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是在別人看來就有神通出現了。“

阿蘭突然發問了:”師父,在瑙山那裡,你能穿牆透壁,也就是你在心裡出現了變化,先前是有影壁的,後面沒有影壁了,然後你就從有到無的穿過去了?“

“對,開始我和你們是一樣的,在我的面前是有一堵牆,我當下進入定界,那堵牆不見了,我的軀體也不見了,於是我和牆融合在一起了。而在你們看來,我走進牆去了。”

阿珠接著說:“師父,那麼人的來世今生,是不是就是心所處的境界不同,而且是穩固境界不同,所以出現這個世界和世界裡的你我他,和那個世界和那個世界的你我他。這就是生死。如果當下在這個世界和那個世界可以交換出現,比較高頻率的交換,那就是神通變化了。如果心境是緩慢變化,那就是漸漸的變老。是不是?”

我對她的回答表示讚許。

接下來,我帶著她們慢慢的進入定界,體會當下的心境是什麼。

我今天對修行人的講解和歷史上的高人們的說教有所不同,這個不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所導致的。但是本質是一樣的。例如真人說的吐納法,就是拉長呼吸進入定界。真人們沒有說是利用面板呼吸,但是實質是利用面板呼吸了。又例如佛家楞嚴經裡十幾位羅漢講了各自的修行法門,這些法門統統指向一個方法就是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