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沒法比。

這兩場比賽之後,進入四強的球隊已經產生兩個了,分別是阿根廷和德國。

偏偏這兩支球隊也都輸給過中國男籃。

這讓中國男籃的信心倍增。

德國和西班牙的比賽結束,美國和南斯拉夫的比賽緊跟著在康塞科球館進行。

美國不能再輸了。

他們輸給了中國隊,輸給了阿根廷隊,這兩場比賽都是在康塞科球館舉行的,所以美國隊總感覺這個地方不太吉利。

美國夢之隊自從1992年組建以來,只有1998年那支美國隊輸的比他們還慘。

但是那一年和今年完全不同。

1998年男籃世錦賽美國隊由布拉德·米勒、吉米·金、大衛·伍德、溫德爾·亞力克西斯、威廉·愛德華茲、安德魯·阿瑪亞、奇萬·加里斯、史蒂夫·霍金斯、傑拉德·金、特拉詹·蘭頓、吉米·奧利弗、傑森·薩瑟組成。

對這份名單陌生一點不奇怪,即便資深球迷也不能認得幾個。

由於1998年NBA陷入停擺,美國籃協無法從NBA召集球員征戰1998年男籃世錦賽,所以以一批當時都是非NBA現役球員組成。

這其中最出名毫無疑問是現在陸餘的隊友,布拉德·米勒,當時他僅是一位大學生球員,而隊中另一位大學生球員是蘭頓。

除了米勒之外,有點知名度應該是吉米·金了,但他也並不是因NBA生涯出名,而是大學時期以密歇根五虎出名。

除了米勒和伍德外,其餘大多球員在NBA僅效力過23個賽季,其中還有3名球員從未征戰過NBA。

所以這支美國男籃輸球也無所謂了。

但是今年不同,今年的夢之隊雖然弱,但好歹有不少NBA的明星球員,哪怕是二流明星,也是NBA級別的啊。

別的球隊能找到一個NBA級別的球員都該被稱為強隊了。

那麼美國男籃還有理由輸嗎?

肯定沒有啊!

所以美國男籃的隊員壓力山大,尤其是在這麼一塊不吉利的場地上比賽,他們就更緊張了。

人就不能緊張,一緊張不僅想尿尿,投籃也歪,康塞科球館的籃球框都被砸歪了,全場打完,美國男籃也只得到了78分。

而在這場比賽中,南斯拉夫的佩賈·斯托賈科維奇有如神助,得到20分4助攻,率隊擊敗美國晉級4強。

終場比分81比78!

美國隊小看了南斯拉夫,要知道斯托賈科維奇可是今年國王隊的二當家,國王隊和湖人糾纏了七場的比賽依然歷歷在目。

美國球迷徹底怒了。

當初真的錯怪中國隊了,不是中國隊太強,而是美國男籃太弱了,輸中國隊,輸阿根廷隊,輸南斯拉夫隊。

別說四強了,現在還要爭58名。

陸餘這個時候正在和波多黎各比賽,還不知道比賽結果,如果知道了會告訴美國球迷:“別傷心,回頭你們還要輸給西班牙呢。”

能拿個第六就偷著笑吧。

不過陸餘知道,美國球迷和媒體很快會給這支球隊找出來藉口。

比如……

NBA和FIBA的規則的差別。

其中最大的一條差別,一條讓無數中鋒受益的規定,也是最讓美國球員最不適應的一條規則便是——FIBA沒有防守三秒。

在所有籃球聯賽裡,唯獨NBA獨創了防守三秒的規則,原因便是由於NBA湧現過太多出色的內線球員,如果不拿防守三秒規則加以限制,那麼則會導致球場上的不平衡、優秀的內線球員幾乎無敵的狀況。

而FIBA籃聯則沒有引進防守三秒的規則,因此理論上大中鋒可以一直在內線站著。

也就是說,不管你是在禁區是站著,躺著,還是睡著了,隨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