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姚明成了籃協主席,他倒是走了體教結合的路子,但是雙管齊下的同時改革了cba,土壤沒改良的前提下,去改良上層建築,引起混亂是必然的事情。

當然,姚明那個時候,也是沒辦法,頑疾需要猛藥醫。

可陸餘此時的中國男籃還有足夠的時間,所以陸餘更希望從土壤開始改良,至於以後的cba是像斯科拉說的那樣不限制外援促進競爭還是像姚明那樣溫水煮青蛙,都可以從長計議。

9月底,陸餘和貝魯奇一起返回美國,然後各奔東西。

貝魯奇不願意走,這段時間她越發覺得陸餘比其他男人靠譜,最起碼比他前夫靠譜,陸餘雖然是個渣男,但是渣的光明磊落,並且自己也是心甘情願,怨不得陸餘。

只能說,陸餘嘴上功夫了得,哄的貝魯奇心亂如麻。

貝魯奇最後還是走了,她知道留在芝加哥只會給陸餘添麻煩。

陸餘回來之後也沒閒著,邀請了漢密爾頓、理查德森、阿泰斯特、錢德勒和克勞福德一眾公牛隊友吃飯。

幾個人坐在一起商量著下個賽季該怎麼打。

總經理克勞斯折騰了一個夏天,結果一筆交易都沒有發生,被聯盟其他球隊嘲笑了不止一次。

此時,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心煩的很,因為今年的nba有了抱團的趨勢,這樣會讓球迷的關注度都在幾支超級強隊身上,這對於小球市的發展頗為不利。

nba不是單純靠洛杉磯紐約這些大城市賺錢,要擴大影響力,小城市的球隊必須要努力維護。

今年湖人的f4,森林狼的三巨頭,小牛的五個全明星,都讓他感到很憤怒。

只有東部的公牛讓他感到安慰,如果克勞斯知道自己這個夏天的毫無作為獲得了斯特恩的讚賞,心裡不知該作如何感想。

斯特恩心裡有一個想法,陸餘一個人帶領公牛,對抗西部幾巨頭,形成東西部的對立,這也是對抗的一種。

只不過這樣一來,陸餘的形象會不由自主的被拔高。

球迷都是喜歡超級英雄,西部的球隊抱團成風,更像是一股惡勢力,而陸餘帶領原班人馬,苦苦抵抗,絕對是一個好素材。

nba是個商業聯盟,如果想要吸引球迷的關注,話題是必須的,沒有話題就沒有錢啊。

如果讓西部繼續抱團下去,那總決賽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

原本東西部的存在就是為了設定對立的話題。

如果西部一直這麼強,那東部的存在將毫無意義。

還好有陸餘。

公牛新賽季大明單和去年幾乎一模一樣,搞得他們連夏季訓練營都沒舉辦,因為沒有新隊員的加入,球隊的打法和陣容也沒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

要不是西部的抱團行為,今天公牛隊的目標可能就不是衛冕總冠軍,而是看能不能打破77勝記錄了。

陸餘本來和卡特賴特商量,自己能不能打大前鋒,結果卡特賴特還沒拒絕,克勞斯就站出來說不同意。

&n的身高,居然想去打大前鋒,西部的大前鋒多厲害,你一個後衛出身的球員,扛得住?

加內特、諾維斯基、鄧肯,哪一個不是號稱聯盟第一大前鋒。

更何況湖人還有卡爾·馬龍,老是老了點,但是耐不住夠壯啊,陸餘能頂得住馬龍一肘子?

陸餘見意見被拒絕,心裡還疑惑克勞斯怎麼這麼大反應,只不過卡特賴特卻是楞了一下,因為他站的角度和克勞斯不同,克勞斯嘴上說的冠冕堂皇,其實心裡擔心的是陸餘的調整會影響球隊戰績進而影響球隊收入。

可是卡特賴特卻知道,一個夏天的時間,聯盟已經變天了。

西部抱團的三支球隊,讓整個東部聯盟一片哀嚎,原本公牛壓在他們頭上,他們已經感覺沒機會了,但是公牛隻是陸餘一個球星強,他們無話可說,而且就一個陸餘,說不定也有機會,因為有可能會碰到傷病這種事情,可西部這麼一搞,就算東部的球隊越過公牛這座大山,也一樣白忙一個賽季。

別說他們,就是公牛碰到這幾支球隊,也是一個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