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羨慕公牛隊擁有陸餘這樣一個,打哪個位置對手都是錯位的球員。

馬刺進攻,拉鍊戰術,兜了一圈的傑克遜接到球后直插籃下,防守端他跟著漢密爾頓跑了一大圈,不僅連球都沒摸到,還把自己累的夠嗆。

好不容易在進攻端接到球了,他哪有不肆虐籃筐的道理。

一記扣籃得分。

10比5

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來雙方教練的鬥法了,馬刺隊是防不住陸餘,但是波波維奇也會選擇公牛隊的防守端弱點。

對手的弱點有時候並不一定是自己的強點。

比如馬刺隊的強點是鄧肯,如果單獨拿鄧肯和布澤爾去比較的話,鄧肯肯定是強點,布澤爾肯定是弱點,但是有了陸餘的協防,這個強弱比例就有了變化。

所以,波波維奇選擇公牛隊另外一個點去嘗試突破。

那便是漢密爾頓。

漢密爾頓相比傑克遜來說瘦了許多,在拉鍊戰術的加持下,只要找到半個身位的優勢,漢密爾頓就很難頂得住傑克遜。

當然,傑克遜背打漢密爾頓也有體型力量優勢,但是坐著打很容易被對手協防,效果反而不如拉鍊之後的突擊來的好。

從這裡能夠看得出來,波波維奇還是有一手的。

公牛落入陣地戰,陸餘接球后終於給右側的布拉德·米勒吊球,這時漢密爾頓左側四十五度角空切,接到米勒分球后上籃打進,造成傑克遜的犯規。

在卡特賴特的戰術裡,絕對不會讓自己的隊員挨欺負,只要對手的戰術是打你這個點,那我們就必須在你這個點上面找回來。

這樣對於對手來說,也是一種心理壓力和暗示。

這一點他是跟喬丹學的,以前的喬丹是選擇幫隊友出頭,別人敢欺負他的隊友,他就會幫隊友去打那個傢伙。

而到了公牛隊,卡特賴特做了一些改動。

因為陸餘和喬丹不同,喬丹是用得分與防守統治比賽,而陸餘則還擔當著組織核心的角色。

所以,如果被欺負了,就自己找回場子。

這已經成了公牛的隊內文化,就算打不成,也不會洩氣,相反隊友還會給予鼓勵,當打成之後,隊友們興奮的就像是自己打進了一般。

漢密爾頓加罰命中。

13比5

馬刺隊進攻,鄧肯低位要球,結果又被陸餘夾擊,最噁心的是陸餘橫移速度很快,分球給鮑文還沒辦法形成進攻機會,分給其他人吧,除非空切出來機會,在外線其他人都沒有三分能力。

無奈,鄧肯只能將球傳給高位的羅賓遜,透過羅賓遜作為中轉,羅賓遜手遞手將球交給帕克,順便擋住了理查德森。

帕克中路急停跳投,投籃命中!

13比7

投完之後,帕克心有餘悸,要是布拉德·米勒再快一點,這球就不好處理了,米勒這個賽季增重了不少,其實主要是為了對付湖人隊的奧尼爾,陸餘也不能確認湖人到底會不會進總決賽,所以便沒有阻攔。

公牛隊進攻,理查德森將球傳給陸餘組織,陸餘傳給漢密爾頓,漢密爾頓又交給米勒。

米勒猛擠了一下羅賓遜,增重之後的他力量也增長了許多,羅賓遜一時沒頂動,直接被米勒強起,單手扣進。

15比7

馬刺隊進攻,說實話,波波維奇有點急了。

開場四分鐘的時間,馬刺隊的進攻效率不高,但是也沒有特別低,可公牛隊的進攻效率太高了,幾乎沒有丟過球,這說明什麼?

說明馬刺隊根本防不住公牛。

馬刺隊只要三個回合失誤一次,分差就會被一步步拉大,現在的分差已經來到了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