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船隊過了半場之後繼續中路擋拆,好像除了這個戰術他們就沒其他的進攻戰術了,同樣都是擋拆,爵士隊的擋拆變化多端,而快船隊千年不變的一個套路用到死。

擋拆之後奧多姆投籃出手,也打鐵了。

雙方似乎陷入了得分荒,米勒搶下籃板之後傳給陸餘,陸餘直接四分衛長傳甩給快下的阿泰斯特,阿泰斯特在奧多姆的防守下強行打進。

14比11,陸餘拿到了第一次助攻。

公牛隊這次進攻只用了兩秒多,這就是他們最擅長的東西,只要對手一個不留神,就會被他們打防守反擊。

森林狼隊進攻,奧多姆強突阿泰斯特,在干擾下上籃不進,布蘭德搶下籃板球,將球分到外線麥金尼斯的手裡,麥金尼斯學著陸餘的樣子作勢投籃,卻發現哈塞爾壓根沒上來,只能無奈出手投籃。

他這個命中率,布蘭德在他投出之後就開始準備搶籃板了。

可惜,有一個軟蛋內線搭檔,他怎麼也搶不過公牛的兩個內線。

公牛進攻,米勒低位吸引防守之後,分球給外圍的陸餘,陸餘接球跳投命中,皮亞考斯基只能輕微干擾一下,16比11

卡特賴特滿意的點點頭,米勒的策應能力不錯。

對手在夾擊陸餘和協防米勒之間只能猶豫不定。

ESPN解說也說道:“很顯然,公牛隊在嘗試他們的新戰術,而這套戰術看上去很像禪師傑克遜的三角戰術,卡特賴特畢竟跟了傑克遜這麼多年,三角戰術的理解很透徹。”

“由於陸餘的存在,他們可以在多種戰術之間來回切換,這讓公牛隊的打法更多樣化,他們可以像唐·尼爾森那樣打跑轟,也可以像國王隊那樣打普林斯頓體系,還可以像費城76人一般,以陸餘作為得分核心,像艾弗森一樣去撕開防守,現在他們又打起了三角進攻,看來公牛隊又進化了。”

他說的沒錯,公牛隊又進化了。

雖然看著兩支球隊的比分很接近,但是一切都在卡特賴特的掌控之中。

從接手球隊之後,他就一直琢磨如何把三角戰術融入到球隊體系之中,但是當時的球隊正值風雨飄搖之際,穩住戰績才是最明智的做法,而穩住戰績的前提就是儘量不去動球隊的戰術體系,或者儘量少動。

所以他一開始還是讓陸餘打控球后衛,打的也是以組織後衛為核心點的戰術,直到哈塞爾提出讓陸餘打得分後衛,球隊也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陸餘才成為像艾弗森那樣的得分後衛打法。

但是球隊的根本還是防守,所以球隊的防守反擊戰術打的更多,跑轟,普林斯頓,都成了球隊的常規戰術之一。

唯獨三角戰術,卡特賴特一直沒有嘗試。

因為,他在猶豫……他在猶豫是像當年的公牛那樣,以陸餘作為軸心,像喬丹那樣去攻城拔寨,還是像現在的湖人一樣,以米勒這個大中鋒作為軸心,去打三角進攻。

要知道,三角進攻的軸心,一定要擁有極強的進攻能力,這一點,無論是奧尼爾還是喬丹都有這份實力。

那麼米勒呢?

很顯然米勒沒有啊,你讓他高位頭頭籃,低位偶爾背打兩個還可以,你讓他每一球都強攻,太難為他了。

但是他還是決定嘗試一下。

而嘗試的對手,很顯然是快船這種不弱也不強的對手最合適,對手太弱,顯示不出來真實的效果,對手太強,很可能被打趴下。

不過這一試,倒是試出了意外之喜——米勒的策應能力很出色。

或許是在歐洲打過球的原因,米勒的很多特點和歐洲球員很相似,柔和的投籃手感,強硬的籃板球意識,高質量的掩護,現在又多了一條,

優秀的策應能力。

卡特賴特在場下想著,也不去關注比賽的過程,畢竟這場比賽要贏,只要在下半場加強一下防守,基本就手到擒來了。

快船隊繼續打擋拆,沒創造出錯位機會,布蘭德持球在高位,等隊友跑位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