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笑剛好被鏡頭捕捉到,然後大螢幕上就出現陸餘不屑的笑容,全場球迷噓聲更大了,不得不說球迷腦補的戲份很多。

隨著燈光一暗,全場球迷的噓聲戛然而止,因為接下來要出場的是他們自己球隊的球員了。

主場球迷開始放開嗓子高呼球員的名字,為他們的出場鼓掌。

打的再爛也是自己加的球隊,就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樣,學習成績不好可以自己打自己罵,但是別人要說自己孩子是個笨蛋,那絕對不行。

奇才隊的首發球員是:

中鋒:誇梅·布朗

大前鋒:克里斯蒂安·萊特納

小前鋒:邁克爾·喬丹

得分後衛:理查德·漢密爾頓

組織後衛:克里斯·惠特尼

邁克爾·喬丹最後出場,他剛出來,球迷們都已經站了起來,掌聲越來越響,喬丹在華盛頓的人氣由此可見多麼的高。

在他們的呼喊聲中,23號邁克爾·喬丹走進球場,和隊友一一擊掌。

陸餘隻想說,現在有多麼受歡迎,走的時候就有多麼淒涼。

喬丹啊,你可長點心吧!

“觀眾朋友們,比賽已經開始了,雙跳球……誇梅·布朗跳到了球,但是他撥球的方向,好吧,他把球撥給了公牛隊……”孫一平頭一次見到這種情況。

按理說誇梅·布朗的彈跳比布拉德·米勒高的可太多了,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張衛平笑了笑:“我聽說過一個傳聞,就是說布朗的手太小,抓不住籃球,他經常在比賽中出現手滑接不住球的情況,當然這可能有點誇張了,但是他確實有時候在空中控制不住籃球,撥錯了地方也可能有這方原因。”

孫一平知道張衛平在開玩笑,手再小也不至於比普通人還小吧,只能說明誇梅·布朗確實腦子不太行。

陸餘上前,接到特倫頓·哈塞爾的傳球,漢密爾頓緊緊貼著陸餘,試圖不讓陸餘起速。

“陸餘突破了……很輕鬆的就突破了漢密爾頓的防守,我們看下公牛隊的spacing,每個球員之間拉的很開,這給陸餘創造了很好的突破空間。”

聽聲音就知道是張衛平指導。

他解說的時候最喜歡各種spcing,inout,aggressive這些英文來評論比賽。

倒不是為了顯擺他會英語,而是因為很多籃球戰術是美國這邊先流行起來,從語言的角度來講,我們翻譯過來的漢語不形象。

你見過解說乒乓球的冒出英語單詞來嗎?

還有個原因,因為有些戰術用中文說起來很麻煩。

比如他總是說的insiderout ,ousiderin,就是這樣。

他總不能每次都說,先打進去,再吸引防守,再傳出來投三分。或是由外線來策應,再拉空內線,再搗進去!

總歸有點彆扭。

當然,也有個人習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