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餘眉頭微皺,想了想,說道:“體制的問題決定了球員換代必然的陣痛。”

胡衛東愣了愣,他原本以為陸餘身在美國,會不懂這些問題,沒想到陸餘不僅懂,看的還很透徹。

很多人都知道球員的新老交替出現了問題,但卻很少有人能說出是因為體質的問題。

悉尼奧運會只拿到第十,國內媒體會說是因為對手太強,中國男籃和法國男籃那場比賽運氣也不好,要不然亞軍就是中國而不是法國。

實際上,就算中國贏了法國,也不見得能走到最後。

實力使然。

“沒錯,球員換代必然要經歷陣痛。”胡衛東又抿了一口水,不知為何,每次聊到這個問題,他都感覺有點上火:“其實只要找老一輩的教練聊一聊,找錢澄海錢老,找楊伯鏞楊老,他們都知道,國家隊是有周期的,完成一個任務就要新老交替,這屆國家隊完成任務後,就要換掉三分之一的人,再一個任務再換掉三分之一的人,需要不斷的新老交替,凡是長盛不衰的隊伍,這個梯隊建設都非常成熟。”

“你再看看我們,2000年之後,我們這一批球員就該下來了,可今年的亞錦賽,我們還在打,只有姚明和王治郅兩個新人,鞏曉彬、劉玉棟還有我,都在打,我自己這個賽季什麼狀態看不到嗎?劉玉棟的膝蓋連走路都費勁,今年亞錦賽贏了,明年的世錦賽呢,04年的雅典奧運會呢……姚明和王治郅頂上去幾年,新人還成長不成長?”

胡衛東越說越憤慨。

“前兩年聯賽都要給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亞錦賽這些比賽讓路,一遇到大型比賽,就開始搞梯隊,u16,u18,聯賽也別打了,都來給我集訓,集訓把好苗子都抽走了,聯賽還打什麼?”

“我們需要更完善的青訓體系啊!”

胡衛東看了看陸餘王治郅和姚明,深深的嘆了口氣。

“但是體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也不是籃協的官員。”

胡衛東苦笑一聲:“我也是受到陸餘不打亞錦賽透過自身影響力試壓籃協這件事的啟發,我發現只有有了更大的影響力,才能喊醒體制內那些裝睡的人。”

“而你們,將會是中國籃球未來最有影響力的人。”

……

回到酒店的陸餘躺在床上,左邊是阿泰斯特的呼嚕聲,右邊是錢德勒嗦泡麵的滋滋聲。

原本是雙人間,他們倆非要以和陸餘討論戰術的名義加了一張床,三人睡一個房間。

陸餘睡不著了,看著天花板,腦海裡想著胡衛東晚上說的話。

他不知道如何改變中國籃球的未來,因為這個問題直到他穿越過來之前都沒有解決。

不過成為籃協主席之後的姚明倒是做了一些改變。

其中效果最顯著的一條——體教結合。

陸餘不知道體教結合這條路能不能解決中國男籃人才斷層的問題,甚至不知道如果在這個時候提出體教結合會不會揠苗助長。

畢竟中國籃球發展的問題太多了。

球員和教練斷層嚴重,籃球體制不夠完善,職業聯賽發展畸形,球員註冊年齡虛假,國內籃球的發展不是一個體教結合能夠解決的。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就是中國籃球的基礎很好,金字塔塔基很牢固,的確這些年喜歡打野球的愛好者越來越多。但90%的中國籃球愛好者,連全場比賽都沒打過幾次,就是在半場打一打3v3,更別說有什麼接受專業訓練的機會了。

野球愛好者人口再多,和青少年籃球培養體系沒什麼關係。塞爾維亞、西班牙、立陶宛、義大利這些世界強隊,球員的對抗能力非常出色,但是跑跳這方面身體素質並不比亞洲人強太多,那些歐洲後衛還沒有林書豪快,而對抗能力完全是可以訓練的。

他們立足於世界的基礎是,球員出色的基本功,出色的技戰術素養,出色的團隊合作。雖然天賦上比不過美國人,但是歐洲球員在戰術素養、團隊配合和基本功上完全不輸給美國人,歐洲出品的球員,往往是nba技術出色、球商高的代表。

歐洲籃球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離不開他們極為完善、嚴謹、科學的青少年職業培養體系,這是最值得中國學習的部分。

但是從國情上來說依然很難照搬歐洲的模式。

中國有多少願意頂著恐怖的升學壓力,把孩子送去每週接受大量訓練的家庭?

有多少合格的基層籃球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