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一支球隊都是十五個人,但是上場打球的只有五個,而首先登場的五個球員叫做首發或者是先發陣容,其他的球員就是球隊的替補。

在首發球員累的下場的時候替補就有機會頂替首發的球員上場比賽。

但是他們獲得上場的時間只有首發陣容的一半,因為球員太多不可能每個球員都有商場的機會,也不可能每個球員打的時間都一樣,所以首發和替補就是時間和實力的區別。

也有一些球員被稱為飲水機員和揮毛巾球員, 他們是沒有上場時間的,只能在板凳上給球員打氣。

比如現在這支公牛隊的戴利波爾·巴格里奇和麥索LS馬科,他們就只能在板凳席末端看好飲水機。

這是一個球隊的輪換定律。

所以一支球隊,針對不同情況下的球員搭配,甚至會有多達十幾種方案。

有十幾種方案去調換球員的分配,基本上不會出現五上五下的情況……當然,也不是沒有。

比如開局主力陣容被打爆,又或者主力集體懶散,主教練不滿他們的表現一氣之下五上五下, 主力球員全體到板凳上反思。

又比如比賽最後時刻,比賽毫無懸念,主教練大手一揮,五上五下,繳械投降。

還有一種,就比較奇葩了,他們第一陣容和第二陣容的差距不是很大,很多時候甚至要靠第二陣容去贏下比賽,第二陣容足夠強,教練也敢放心的讓主力集體休息。

公牛隊既不屬於第一種,也不屬於第二種亦或第三種。

只有助理教練卡特賴特知道,弗洛伊德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五上五下,純粹是為了試驗自己心裡的陣容。

……

陸餘倚著對手轉身加速, 對手跟了兩步之後沒想到陸餘突然一個體前拉回, 從另一個方向又切了進去, 面對補防,陸餘沒有繼續突破, 而是將球甩給面前已經空無一人的阿泰斯特。

阿泰斯特也沒浪費他的助攻, 三分命中。

……

接球、突破、殺入內線,遇到補防分球,陸餘基本就是這個套路在打,阿泰斯特和米勒投的可開心了。

當中場哨聲響起的時候,陸餘知道短暫的快樂時光結束了。

弗洛伊德不會讓這套強力陣容過早和過多的暴露在對手視線之中。

而阿泰斯特和米勒還在商量著:“咱們倆分工好,我站底角,你站高位,由陸餘決定傳給誰。”

“不行,陸餘突破的時候都是底角過來協防,我不當站樁投手,我要去給陸餘擋拆。”

“……”

看著他們倆討論的興高采烈,陸餘隻想告訴他們,現在還能讓你們投一投,等到了下半場,都他孃的給我防守去,讓我一個人投個過癮。

陸餘到現在的得分還是個位數呢。

這場比賽是陸餘第一次在正式的比賽中以公牛隊球員的身份亮相,身上穿的是屬於陸餘自己的10號球衣。

弗洛伊德很滿意陸餘的表現, 短短上場十五分鐘的表現,陸餘已經拿下了9次助攻。

這還是因為球隊並沒有太多射手的原因。

要不要配幾個射手?

弗洛伊德隱隱覺得不對勁, 過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明明上半場才剛告訴自己,不要考慮圍繞陸餘組建陣容。

再說了,陸餘不就是最好的射手。

只要將他從組織後衛的位置上解放出來,還怕球隊沒有得分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