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球員都上場了,兩邊都充滿了殺氣。

卡隆·巴特勒賽前特意沒有找陸餘敘舊,就是因為怕自己上場比賽的時候心慈手軟,當他站到了球場上,沒有朋友,有的只有對手和敵人。

岡薩加鬥牛犬隊的首發陣容是:

中鋒:凱西·格林

大前鋒:扎克·古德

小前鋒:陸餘

得分後衛:布萊克·斯特普

組織後衛:丹·迪考

場上的球迷和對手並不知道陸餘此時打的是小前鋒的位置,因為這個陣容和他們平時所用的首發陣容名單完全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陸餘和布萊克·斯特普的位置調換了一下。

這種調換並不是單純的防守卡隆·巴特勒時讓陸餘來防。

那不叫陣容調整,那叫錯位防守。

當陸餘出現在小前鋒位置上的時候,他的落位、進攻選擇以及進攻方式都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這種鋒衛搖擺的打法,現在NBA中有很多。

得分後衛和小前鋒最重要的作用都是得分。

但是兩者又有所不同,得分後衛可以只做得分這一件事,但是小前鋒不僅要得分,還要抓籃板,也要有一定的傳球功底,要有三分能力,也要有中距離的投籃,甚至內線背打也是必不可少需要掌握的技術。

簡而言之,這就是一個球場的全能戰士。

從球場落位角度來講,後衛一般落在三分線外左右四十五度角,如果後衛的持球進攻是強點,那麼小前鋒多拉到底角則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很多小前鋒會選擇落位底角。

這就是為什麼布萊克·斯特普聽到自己可以打得分後衛後會扭著屁股從球員通道跑出來。

康涅狄格哈士奇隊的首發陣容是:

中鋒:艾德蒙·桑德斯

大前鋒:約翰尼·塞爾維

小前鋒:卡隆·巴特勒

得分後衛:阿爾伯特·莫林

組織後衛:塔裡克·布朗

陸餘看到這套陣容微微一愣,因為這和他們預想的有出入,康涅狄格原本的首發中鋒是211公分的蘇萊曼·維恩,但是他們卻沒有用,而是派上了身高只有203的艾德蒙·桑德斯。

很顯然艾德蒙·桑德斯的得分能力更好一點。

所以……

吉姆·卡爾霍恩是要打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