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紙箱放在落灰的倉庫裡,顯得十分突兀。

“這不是新上市的那款機械搜救犬嗎?”鄭浩俯身把箱子拖出來。

之前看新聞上說,這種機械犬可以執行探索搜救任務,沒想到研究所也購置了一臺。

機械犬外觀樸實……或者說簡陋。

就像四根有關節的鐵棍撐起一塊板磚。沒有頭部,只在“板磚”前端安裝可旋轉的攝像頭,以及麥克風和擴音器。

可翻越簡易障礙物,有效遙控距離3千米。

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通話功能,僅能播報出廠時設定好的幾條語音。

“有了這個,就可以探索研究所以外的世界。”鄭浩雙眼放光,欣喜不已。

兩天來,關於災變後的城市,他都只是在樓上看個大概。

要不是今天有人駕車闖到研究所附近,他都要猜疑是不是除了自己,全世界的人都變成了喪屍。

若像《我是傳奇》那部電影一樣,其他人都變成喪屍,就算自己不熱衷社交,一個人遲早也會發瘋的。

不知道研究所外的倖存者是如何度過這兩天的。可想而知不會太安逸。

就算防盜門能防住喪屍,還有食物來源的難題。糧食可以冒險撬門從鄰居家補給,飲用水卻不容易得到。

更別提依靠外賣度日的部分年輕人,怕是幾天不出門就得斷糧。

鄭浩看過一些描繪戰亂和末日的文學作品。亂世的人,尤其是生存都難以保障的人,做出多麼瘋狂的舉動都不奇怪。

想到這裡,他看著眼前的機械犬有些猶豫。要是探索過程中再遇活人,自己還能袖手旁觀不成?

感性告訴他,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所謂“你有能力,卻不出手,人死了,就是你的責任”。

但理性則提醒鄭浩,就目前看來,研究所的理想容納人數是“1”,也就是他自己。

多救助一個人,就多一個不穩定因素。

即便那人是品德優良的好好先生,也只是讓糧食消耗的更快而已。

鄭浩沉思良久。

回想起跟喪屍和喪屍鼠戰鬥的經歷,兩次都是命懸一線的險勝。

獨自面對喪屍生物,還是太危險了。

有沒有可能讓一些人聽命於自己,幫忙應對危險?

聽起來似乎不現實,自己一沒口才,二沒領導力,能指揮得動誰?

鄭浩冥思苦想,忽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我沒有領導才能,但有這座研究所啊!”

研究所就是自己的仰仗,就是自己的底氣!

所謂領導能力,也需要領導拿出看得見的利益,屬下才會跟領導走。

而自己能拿出的東西,簡直不要太有吸引力。

避難所,食物!

對於身處災變中的倖存者來說,什麼都不如這兩點來得實在!

享受過避難所和食物,就得乖乖聽命!否則就捲鋪蓋滾蛋!

一邊是避難所和食物,一邊是需要冒險但不致命的任務,聰明人都知道該怎麼選。

他被這個天馬行空的設想嚇了一跳。雖然這個方案聽起來有些不夠人性化,卻是一個對鄭浩和倖存者來說雙贏的方案。

鄭浩不必擔心救下來的人成為累贅;倖存者雖然被迫出力,但能獲得加入研究所的許可。

當然,在文明社會中強迫別人聽命,肯定有人一時間無法接受。

若想在喪失律法的當下,建立起這種領導與下屬的關係,首先要讓人升不起反客為主、殺人越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