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恢復和體質增強已困擾他兩天,他百思不得其解。最終還得透過實驗來證明一切。

儘管他自認只有半吊子水平,八成研究不出什麼有價值的結果,但至少該盡力一試。

自己坐擁整個研究所,條件得天獨厚,再不研究出個所以然,若讓生死未卜的導師知道了,估計得跳腳痛罵自己沒出息。

等來日秩序恢復,拿著科研成果,寫幾篇研究災變的論文綽綽有餘。

想到這鄭浩不由失笑,“都什麼時候了,還考慮論文的事。”

總之,強化體能也好,科研實驗也好,都要緊迫起來了!

關於實驗方面,鄭浩決定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喪屍化生物的細胞組織,另外再對自己做一次全基因測序。

使用掃描電鏡(SEM)前,首先需要製備樣品。生物樣品制樣,鄭浩操作過很多遍,稱得上輕車熟路。

基因測序就比較麻煩。研究所雖有一臺基因測序儀,但以前都是同事在使用,鄭浩沒有親自操作過。要讀懂那本通篇用外語撰寫的說明書可不容易。

鄭浩也不急,搞科研都得一步一步來,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好。

至於體能強化,鄭浩認為還有待摸索。

災變後他體質有所增強不假,但僅限於體魄強健的程度。

就像由常年坐教室辦公室,缺乏鍛鍊的人,變成習慣健身,作息規律的人一樣。

想靠鍛鍊身體一蹴而就變成大力士、特種兵,明顯不現實。

要快速提升實力,還不如找把趁手兵器來的實在。

可是研究所裡又能找到什麼靠譜的兵器呢?

他在雜物間翻找半天,才找到一把勉強能稱之為兵器的撬棍。

啞光黑的撬棍一頭尖銳,一頭帶彎鉤,看起來挺唬人,不知使用起來怎麼樣。

鄭浩掂量掂量這柄撬棍,又握緊靠近尖頭那端揮舞兩圈,激起的破風聲增強了他的信心。

研究所中,挑選武器和籌備實驗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而在距研究所一公里外的別墅區,則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雖說是別墅區,但因為地處郊區,所以地價相對較低。這裡的住戶大多是些中產階層。

別墅區邊緣的一棟洋房。

雖然是白天,洋房客廳內卻拉著窗簾一片昏暗。

客廳裡,四人或躺或坐或站姿態各異,但都一樣的死氣沉沉,明明清醒著,卻像睡著了,時隔好久才輕微挪動一下肢體,顯示他們還活著。

其中一個瘦猴小年輕,坐在沙發上戴著耳機一臉麻木的打NS(遊戲機),他叫孫歐。

身穿外賣員制服,面板黝黑,焦躁的拉扯窗簾往外窺視的純樸漢子是郭磊。

一箇中年胖子癱坐在椅子上,額角不斷沁汗,擦掉一層又滲出一層。他災變前的身份是銷售經理,名叫王鵬程。

唯一一名女性三十多歲,穿著一身睡衣,腳上那雙男性化的人字拖一看就不屬於她自己。她叫劉慧蘭,本是財務會計。

這個房間有股說不出的味道,像是久住公寓的味道,那是一股閉塞的、陳腐的、酸腐氣味。讓人發寒,吸在鼻子裡油膩膩的,那是吃剩的泡麵碗,喧鬧過後的健身房和菜市場鳥禽區的味道。

房間裡的人似是失了神智,最後的生氣也被那股味道埋沒了。

而屬於四人的穩定也即將抵達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