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這幾個交了作業的學生,還是下了功夫的。無論從哪一方面論述,都體現了他們對國家、對軍隊有一些見解,也為此查了不少資料。

不說文章做得如何,學習態度還是端正的。

沈先生並沒有對學生做很明確的要求。因為以當前學生們的水平,學習寫作本身就是在初級階段,能融入見解就算達標。

尤正航的文章,可以說是全班最好的。不愧是翰林學士的後代。家學淵源啊,引經據典,結合時事,列舉、對比,都很有見地。文筆也流暢。

小寶的文章也不錯。偏感性。但有一點,對於容易引起軍士們心態變化的危害,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也說得像模像樣。

兩相對比下,尤正航的文章沒有考慮到作為國家機器的軍隊,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組成的,偏於冷酷。尤其在建議懲治違反軍紀的方法上,甚至有“思鄉言論,有擾軍心,犯者斬之”之語。

而小寶是從軍人保家衛國的目的出發,強調軍隊應該設定一個“諫使”職位,可由各級長官的副手擔任。

當士兵出現思鄉、畏戰、補給不足等等狀況時,能從心理上給士兵以疏導和信心,從而使得軍隊更為團結。

小寶在文中寫到:“聽聞洪大將軍與沃斯騎兵一戰,艱苦卓絕,士氣低糜。當時,洪大將軍說:‘守土抗敵是我們軍人的使命!我們不犧牲,難道要犧牲我們的父老鄉親嗎?你們是為何而戰?不止衛國,也是保家!我們要殺出大宣的威風!實力懸殊嗎?不!一根手指沒有力氣,我們握指成拳,就算是石頭,我們的鐵拳也能擊碎!’”

“此豪言壯志,使得士氣又提升回來。但是,如果這種言論,在日常的訓練中有人耳提面命,使之成為士兵統一的思想,我們的軍隊,不是從根源上就能減少畏戰情緒?相應的,思想疏導足夠,營嘯也不容易發生。”

尤正航的文章強調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並把軍隊獨立於百姓之外;小寶的文章體現了他對“國家”、對“軍隊”的理解,闡明建設思想、統一思想的必要性。

沈先生對兩篇文章都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兩個孩子小小年紀能夠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即便是面對上舍的學生,也可說不遑多讓了。

但是沈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軍隊出自於百姓,人民是根基,所以軍隊的思想建設確實是必要的,但是軍紀也必須嚴明。

一個合格的軍隊,應有過硬的戰鬥力和優秀的心裡素質,才能夠戰無不勝。

一群學渣早就不耐煩了,他們來學裡的主要目的是應付家長,可不是真要在這裡聽這些人磨嘰學問的。

學問關他們什麼事?家大業大,實在學不出來,那就回家繼承家業唄!他們現在就盼著趕緊下課,甚至已經有人開小差做閒事了。

但是另外幾個交了文章的,都在很認真的聽沈先生的評語。

家世好一些的,就努力思考這兩篇文章與自己的相比,高在何處;家境差一些的,由於沒有更多資源豐富見識,就有些“鴨子聽雷”般的茫然。

而此時的尤正航非常不服氣。

畢竟只有八歲多,又是一直以來公認的“天才”,現在已經明確聽出沈先生對小寶文章的讚揚之意,便脫口辯道:

“先生,首先,楚懂沒有遵守文章書寫規範;再有,合格的軍隊,怎樣才算合格?那是要看戰績的!保證戰績的根本是什麼?就是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