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採生折割(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倒也不必。”百家興說:“咱們也算跟他們打過交道。
酉州這邊的‘窮家行’,在京都也分佈了不少,我們打探過,大概分為‘死捻子’和‘活捻子’兩派。
其中“死捻子”號稱正宗,人數也是最多。
“死捻子”乞討方式大概分為三種:“花搭子”,“武搭子”和“叫街”。
“花搭子”靠唱曲賣藝賺錢;“武搭子”則以自殘、恫嚇的方式要錢;
還有一種不花不武的,叫做“叫街”,就是一群老弱病殘的乞丐沿街哭慘博取同情來要錢。
至於‘活捻子’,幹得是‘手藝活兒’,一般不乞討,而是偷盜,這是最招麻煩的行為,所以不受待見和認可。
咱們的‘寶清祥’跟‘死捻子’和‘活捻子’都打過交道,雖然沒啥交情,但也相安無事。”
能相安無事,就說明雙方相互都比較忌憚,輕易不招惹對方。
不然那幫“叫街”的老弱病殘,沒事兒就三五成群的去“寶清祥”門口打坐、收“清淨費”,那還不被攪了生意?
百家興的意思,是說三順鏢局只要與寶清祥的掌櫃同進同出一次半次的,“窮家行”也就能明白三順跟寶清祥有關係,不會得罪。
可是小寶聽出了別的東西,他問百家興:“剛才你說‘咱們也算跟他們打過交道’是什麼意思?”
打過交道就是打過交道,怎說“也算”?難道是發生過不愉快嗎?
這個問題竟然讓百家興想了好一會兒才回答:“嗯……怎麼說呢?我先跟你說說‘捻子’是怎麼回事吧。
按說‘捻子’原本指的是神棍,就專門以點燃油脂和油捻紙作法,替別人驅除疾病和災難的那種人。
年成好些的時候,這些神棍只是向鄉親們募捐香油錢來做油捻紙。
不過,一旦遇到荒年,他們便開始以神靈的名義,向鄉親敲詐勒索。”他們也因此被百姓稱作‘捻子’。
後來由於天災、戰亂,饑荒不斷,很多流民、乞丐也加入了他們,畢竟敲詐勒索總好過殺人放火。
時間一長,捻子的人數越來越多,慢慢地形成幫派,不僅敲詐勒索,他們甚至受僱於一些有錢人家做打手,替他們做逼良為娼、強佔田地等勾當。
後來大宣的開國皇帝打下江山後,亂世用重典,凡發生盜賊、強盜、殺人掠財之事一律判處死刑,才遏制了作亂的局面。
但是不管哪朝哪代,都會有流民、乞丐,為了能生存下去,他們還得綁在一起謀生。
畢竟法不責眾,一兩個乞丐官府會管,一大群乞丐,官府看著也頭疼,只要不殺人放火,官府反倒睜一眼閉一眼了。
他們給自己起了個博取同情的名字:‘窮家行’,這比叫做‘捻子’好聽些。
可是人多,就會有分歧,慢慢地他們就分化成兩派:‘死捻子’和‘活捻子’。
‘死捻子’覺得他們才是真正在乞討,而‘活捻子’是一群賊偷,是官府捉拿的物件;
‘活捻子’卻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偷得都是不義之財,反倒是‘死捻子’採生折割,把好好的孩子給弄殘廢了去賣慘換錢,才是喪盡天良。
儘管兩派相互不待見,但遇到麻煩的時候,他們會抱團壯大聲勢,解決麻煩。”
說半天,百家興都有點渴了。
這時候就看出來有媳婦的好處,百家興的話剛停,鄭小柔就把水壺遞上去了,整得肖思寧羨慕得不行。
潤了嗓子,百家興接著說:“剛才說的那些,都是小柔講給我的,不然我也不知道,當初我當流民那會兒也沒碰見過‘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