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都是朕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楚清的報告一向不怎麼正規,這跟她身兼數職有關,更跟她不習慣這時代的格式有關。
但是皇帝很愛看,跟看遊記、雜談、軼事似的。
第一部分是棉田所在地的地圖,上面標記出棉田的位置。
第二部分是履行職責的基本情況,這部分最乾巴,時間、地點、幹了何事,什麼結果,寫清楚就拉倒。
第三部分最豐富。這是一摞看似白描技法畫出的橫版圖冊,但是卻上了顏色,叫《棉花圖》。
包括從種棉,紡績直到織染成布的全部過程。
計有:《布種》,《灌溉》,《耘畦》,《摘尖》,《採棉》,《揀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練染》。
每圖都有文字說明,翻看起來如同現在的繪本。
這是楚清根據圖書館收藏的那套乾隆年間方觀承的《棉花圖》仿製出來的。
所謂“看似白描技法”,那是因為楚清沒有學過作畫,只根據過去繪製建築工程電路圖的習慣,都是單線條,畫就是了。
後來辭職回家生孩子、養孩子,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才託關係走後門的當上圖書管理員,算是“迴歸社會”。
前一份工作是根據高考分數決定的工種,後一份工作是為方便帶孩子選擇的工種。
相對來說,楚清更喜歡後一份工作。
在圖書館,忙完日常工作,她總能找到機會翻一翻那些古籍的拓本,或者“度娘”未曾收錄的研究文獻。
然後再對著圖書機器人發射一波“邪惡的精神攻擊”,詛咒它活不到取代自己職位的那一天。
現在倒好,機器人都用不著主動取代自己了。
說回《棉花圖》。
楚清在前三圖中都做了夾頁,上面記錄了當地農師的種植經驗以及一些判斷,並都給署上他們的名字。
然後在整個圖冊的倒數第二頁詳細記錄了各地農師的品階、職位、籍貫、姓名。
第四部分最生動,把小寶建技術學校的事情彙報了,學校的學科分類、文化課老師的來源和學歷、技術課老師的來源和特長都寫了不少。
最後部分寫到:“以上是楚懂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部分,其他未知,容後再稟。”
見皇帝瀏覽這些內容,胡恆秋知道他一時半刻也看不完,現在說說話也無妨,便說:“楚清問臣,她兒子的美食街要不要‘繳稅’?一年後‘寶清技師學院’也將收取束脩,要不要‘繳稅’?臣該怎麼回答?”
這個問題,皇帝得慢慢想。
小寶的美食街,是佔了楚清產業位置的便利。凡是有楚清買賣的地方,都有美食街的存在。
從這個方向來說,美食街成了楚清產業的附屬。
但是就跟學校的食堂被外包一樣,小寶完全可以脫離開這些便利而獨立存在。
如果小寶把美食街鋪設在各縣城的商業街上,最多交上為數不多的“攤位費”,並不影響小寶的整體收入。
小寶也是想讓孃親手下的小子們有個“便利食堂”,才如此分佈的。
但是,楚清的是朕的,小寶的又是楚清的,那不還是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