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敢跟皇上聊制度?(第2/3頁)
章節報錯
楚清聽得迷了!她也一直有這樣的疑問。
“咳咳,”胡恆秋清了清嗓子說道:“皇上,不管這個西域到底是不是沃斯,咱大宣都從未與之有過正式的交往,他們此次突然來訪,臣覺得應該不是隻為通商那麼簡單。”
胡恆秋這是要把話題拉回正軌,不然會變成史學研討會。
皇帝點了點頭:“朕也這樣認為。過去我們大宣只與東倫國有往來,而聽說東倫是因為與沃斯互市達到安寧。
父皇還在時,也常聽東倫國君訴苦,說沃斯犯邊,國窮民困,於是我大宣總是救濟東倫許多物產,東倫藉此向沃斯高價售出,賺取利潤,得以維持。
如今新倫州依然對沃斯開放,但沃斯能得到的卻少了許多,自然會另謀途徑。”
胡恆秋表達不同意見:“皇上,臣認為,沃斯王此舉,應是想我大宣對之開放礦產交易。
因為他們現在很難弄到鐵礦,新倫州的礦產如今在大宣的掌控
下。而且臣還推斷,他們的熔鍊技術應該不亞於我們。”
“何以見得?”皇帝問道。
“環首刀。我們計程車兵在戰場上繳獲的環首刀。還有他們的箭頭。”胡恆秋說。
“嗯。”皇帝點點頭,想到:這不是壞事,他們的技術,我們可以參考。
“還有嗎?”皇帝問。
“糧食,”胡恆秋說,“他們最缺的是糧食,如今已深冬,在開春前他們將再次面臨飢餓的考驗。”
“這才是重要的。以往東倫把糧食都輸送給他們,然後跟我大宣要糧食。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東倫都是山地,種的也是糙糧居多,吃我們的精糧,把他們的糙糧換錢換馬。”皇帝說道。心裡卻是對先皇縱容舊東倫國的不滿。
楚清不明白為什麼這君臣二人一副“他們要來佔我們什麼便宜”的思路。
在她看來,沃斯派使者前來拜訪,那就是希望兩國建立外交關係,誰先提出建交,那必然是有求於人的一方,就是呈弱勢的一方。
“這是外交太少,就顧慮太多嗎?”楚清想著。
也確實,大宣的地理環境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格局狀態。
與沃斯相比,大宣的文明主要是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相比,往往處於劣勢。這從洪亮與沃斯的第一次交戰就能體現。
那麼大宣的歷代統治者,或者說主流思想就形成了一個應對的方略:那就是不擴張、不主動侵佔、掠奪其他民族或者國家的領土。
《春秋》裡面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看法。
“尊王”,就是不但要讓本國各民族均尊崇我們的天子,而且周邊的民族和周邊的國家也要來尊崇。
所以,“尊王”是大宣中心論的一種需要。
“攘夷”是什麼呢?
在大宣中心論以及文化優越論的基礎上,大宣文化是遠遠優於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的,那就不能讓其它國家來干擾、破壞,就需要把這些夷狄擋在國門之外。
沃斯是一個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舊東倫國滅後,大宣一直把沃斯當做假想敵。
如今這個敵人突然提出來訪,讓皇帝和臣子不得不思來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