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掌櫃?(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是又不敢擾了皇帝休息,所以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還是勇敢留下來,讓胡恆秋左右為難。
就在他準備今日就不了了之算了的時候,皇帝說話了:“朕的棉花百姓喜歡,朕歡喜!四萬兩夠用了?”
“夠!夠用!”胡恆秋趕緊躬身答話!艾瑪,沒睡著啊!沒睡著您不早點吱聲!
“明年臣再嚴格約束下下屬,如果沒什麼大的事情,估計四萬兩能有剩餘,就勻到後年接著用。”胡恆秋又補充了句。
密偵司是開銷最小的部門,當然他們人數也相對最少。
但是胡恆秋這個人確實是實幹而不假公濟私的人,皇帝對他還是比較放心的。
皇帝剛才沒出聲,不是在考慮胡恆秋要這四萬兩是多還是少,而是在琢磨這銀錢。
普通商戶是按照總銷售額的四成繳稅,當初給楚清定下的兩成半,是給她留了發展的餘地,讓她有資金多開展專案,現在看來成效不小啊!
精鹽,她往宮裡送過,御膳房那邊用著說好,味道比宮裡以前用的純正。
楚清現在的鹽田已經有三千多畝,未來還會更多。
鹽哪。
大宣國的鹽按理說應該不缺,西南邊半個國境線都是沿海的。
但是人口少,這麼大的國家有八千多萬人口。
沿海地區幾乎很少有人居住,多是犯人村。
國內的鹽多來自於井鹽和岩鹽,因為開採的難度,產量並不高,但是也夠百姓使用。
大宣皇帝採用“民產、商收、商運、商銷”的政策,為的就是讓百姓能吃上鹽,可只要有生意的地方,就有世家的身影。
一些世家經過運作,開闢、收購、吞併了許多鹽場,形成了壟斷局面,再從相勾結的政府官員手中得到鹽引,於是,產銷一條龍,連中間商都是自己,控制了鹽價,肥了自己的腰包。
鹽夠吃,但是百姓們吃不起。
大海啊,全都是鹽!慶德嘆了口氣,睜開了眼睛。
世家啊。
太多的資源被世家把控,皇權可不穩。
而今,透過楚清,朕正在把控棉花,未來似乎還可以把控海鹽,再透過發展人口和移民政策,把所有的荒地全部利用和掌控起來。
讓經濟大權逐漸從國境線開始往內地收攏、集中,新倫州不就是個很好的開始嗎?楚清不就是朕的耙子嗎?
朕要給她便利,讓她走過的地方,都歸攏到朕的手裡!
只是這麼個女人能走多遠?要是有一批楚清該多好!
“胡愛卿,告訴她,明年繼續發展棉田!”皇帝說道,“既然四萬兩銀子夠你使一年……”
“皇上,不是四萬兩夠使一年,臣是說四萬兩夠密偵司一年的職錢!”胡恆秋趕緊修正皇帝的話。
俸祿俸祿,既得發俸,還得發祿!一年四萬兩哪裡夠?
“行啦,朕知曉!以後你們密偵司這二成半的稅降至半成,兩成入朕的私庫!”皇帝拍板了。
四萬兩其實就是楚清即將上繳的二十萬兩中,五分之一皇帝拿四份,自己拿一份,這是胡恆秋來之前就打好的主意,皇帝顯然是領會了他的意思。
雖然今年只有區區四萬兩,但是未來可期呀。
“楚清呀楚清,你現在可是皇上掛靠在密偵司名下的大掌櫃了!”胡恆秋心想著。
楚清狠狠地打了個大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