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學為何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連那些‘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這樣的句子都不能當作純粹的宴會讚歌來看。”
“為何?這不就是描寫宴會上的熱鬧場面嗎?”秋生有些不解。
小寶呼嚕嚕又喝一大口三紅湯,吧嗒吧嗒嘴:“不,這不是純粹的熱鬧,你看前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說的是一群鹿兒呦呦歡鳴,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這明明是一片悠然的山野景象;
可後面說‘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把目光轉到屋中,說自己如何宴請賓客,此處講的是‘我’對人的禮;
待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講的就是人對‘我’的禮。
可是先生在講這一篇時說過,這應該是君王宴請群臣時所唱的,那君王為何宴請群臣?
自是為了政事,礙於君臣之間的禮數,君王希望透過宴會溝通與臣子們的感情,但是由於思想的隔閡、等級的隔閡,所以君王以‘喲喲鹿鳴’起興,去感染眾臣子的心情。
看吧,貌似讚美宴會的熱鬧景象,實則強調君臣之和諧。那君臣之和諧又是為了什麼?自然是要就一些政事達成一致的思想。”
秋生連連點頭,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點是他所欠缺的。
“那又為何說不難?”裴慶又問。
“因為童試只需要把這段話背下來或者默下來就行,最多考個釋義,不必作策。”小寶答。
“這篇《鹿鳴》要這麼理解嗎?先生也沒講過一定是君王的宴請,沒準兒還是一個家族內部的宴會呢。”一個小夥伴有些狐疑地說。
“第一章說是家宴也可以,不當君臣論,那也要當主賓看,”但是你們看第二章,不是隻能當君臣論?
不論君臣還是主賓,到最後還是為了‘安樂其心’,是君王希望臣子們能自覺地為其統治服務呀。
所以,這詩表面上是對宴會盛況的描繪,實則是強調君臣等級以及宗族團結的讚美詩。”
小夥伴們紛紛點頭,有人附和道:“科舉,不就是朝廷為國選材而設嗎,那我們所學,必然是用在政事之上。無論軍事、農事、經濟,最後都是為國之政事服務。”
秋生望著他們,感受著與大家的差距。
在秋生看來,他讀書,是因為要考取功名,考功名是為了不再貧困,能讓爹孃不再地裡刨食。
可從來沒想過學這些東西將來用在何處,又該如何去用。
如今已經考過第一關,日後必然還要一關一關往下讀,那麼就該把眼光放遠些,把目標更明確才行。
小寶如此年幼,卻早能看透書本,自己在小寶身邊這麼久,卻只學到了他的刻苦,顯然還是太落後了。
裴慶說:“你們發現沒有,前兩年的童試,題目均出自《史記》,去年出的是《論語》,今年出的是《詩經》。”
“你是想說,前幾年出的是軍事有關的題目,這兩年出的跟農事有關?”小寶問,這幾年的試題他們都參詳過。
“就是這個意思,剛才我沒說明白。”裴慶點點頭,又說:“去年也不能完全算是農事題目,是默寫憲問篇,並要求釋義篇五。”
小寶:“前幾年國有戰事,這兩年修生養息,咱們的考試與國情息息相關。”
“所以,我們也要多留意政事才好。”
“對,咱們不能死讀書,以後我們可以相互出題,然後寫策文。”
“要先命題,然後咱們討論了再各自去寫。”
小夥伴們飯吃的熱鬧,討論的也暢快。
“小寶,咱倆這次都分到內舍甲班了。”秋生很高興的跟小寶說。
小寶也很高興:“是啊是啊,這可是咱們真材實料考上的!”
“沈先生也被調到甲班了!”裴慶告訴他們說,“正好還是當你們的老師。”
裴慶原本是甲班的,這次分班,他成績好,分到上舍,現在倒是有些羨慕其他的小夥伴了,因為好幾個都成了小寶的同班同學,他卻去了上舍。
“沈先生也到甲班了?太好了!”小寶覺得這可真是緣分哪!自己就是跟沈先生有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