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皇帝要跟楚清“談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上,農民種糧,雖自留種子,不是也要購買些好的種子的?臣也得培育棉花,試驗出適合各種環境的棉種才行啊。不然,這個種子臣不插手也行。”楚清一臉無辜地說。
也對,皇帝想。農民每年都是以購買的種子為主,自留種子並不多。一個原因是糧食不夠吃,另一個原因最重要,農民要好的糧種來保證自己的產量。
“那你說種子每斤多少文?”這事兒皇帝也不在行。
“十四文。”楚清說道:“今年種子臣先提供,秋收後用棉花抵扣就行。免得戶部折騰。”
還“就行”!小算盤打的也挺精嘛!皇帝大拇指也不轉悠了,一眼高一眼低的看著楚清。
楚清神態自若,彷彿道理就該如此,有啥不對嗎?
皇帝也想不出哪裡不對,但是總覺得把楚清想得太高尚了。明天朝堂上再議一議,看看戶部怎麼說。
翌日,朝會。
皇上沒有想到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皇上,軍屯也是需要墾荒的,農具何來?這筆款項從何而出?”
“豈止農具,耕牛、種子也是一大筆支出。”
“能不能種出棉花尚未可知,卻要承擔如此多的投入,而光是糧餉、軍備,已經是國庫的巨大負擔。”
兵部尚書司雅稚就想罵人:說誰負擔哪?你們活得太平了是吧!
難題一道道推出來。
皇帝掃視一眼階下眾臣:“你們,只會提問題?”
言下之意:只會提出問題,不會解決問題?那要你們幹什麼用?
皇帝此時心裡氣:之前跟你們商量讓百姓開荒,你們一個個支援得很;這會兒說讓軍屯了,你們倒是反對得理所當然、此起彼伏!
怎麼著?百姓開荒,最後那些地能到你們手裡,你們就高興;讓軍隊開荒,最後到朕的手裡,你們就不樂意是吧?哼!
眾臣低頭不語,裝死,卻用眼角把目光投向戶部尚書。指望這個“老摳門”站出來頂炮火。
管錢袋子的,可得把錢袋子拴緊了。
戶部尚書劉大人站出來了,卻是讓他們失望了。
“稟皇上,慶德五年,歲計三千五百五十九萬貫,軍費支出八成以上,為兩千九百一十八萬貫;
慶德六年,歲計五千五邊六十七萬貫,軍費支出佔七成五,為賽前一百七十五萬貫;
前年是因為國戰,軍費八成多,主要在糧餉和軍備,去歲軍費多用在軍備更換;
今年,該換的換完了,對外暫無戰事,應是修生養息的一年,軍費開支應主要在糧餉這一項上;”
開年的大朝會上,陛下已經對今年的大事基本定下基調,因此今年軍隊的投入再怎樣也超不過前年的三千萬貫。
所以,耕牛和農具的花費並不是問題。
棉布如此稀少,但是相信諸位大人也都穿過棉布制的裡衣吧?甚至諸位大人現在身上也都穿著棉袍吧?
如此重要的衣料,我們大宣不能自產,這是多大的損失?每年各位府上要花費多少在棉布上?
聚老臣所知,京都“寶清祥”剛剛開業三天,各位府上似乎都搶購了不少棉布,而且訂單也下了不少吧。
勢在必行之事,即便有萬般困難,都應該積極克服,也要將之辦成,何況如今看來,耕牛、農具和種子,並不耗費太多銀錢呢!
衣食住行,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而作為重要的衣料,如若能夠普及天下,大宣的國力將會提高多少?
歷代君王的共同努力,我們豈能為區區幾萬貫銀錢廢止?”
皇帝眼角紋路微微加深,看來劉大人這是說到他心裡去了,這才是個一心為國的好臣子啊!
“劉大人總算大器一回!”兵部尚書司雅稚這輩子就跟劉大人交道打得多,這會兒非常誠懇地“讚賞”了人家一次。
“……哼!”一聲“死鴨子”馬上就要衝出口,劉大人看了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又生生給憋了回去,鼻子裡輕輕哼了一聲。
這一天天的,“死鴨子”見到他除了要錢就沒別的事兒,這麼多年了,好像戶部就是他們兵部的保姆似的。
皇上看著階下的眾臣工,突然就發現楚清真就比這些人“高尚”,人家能做到的就說,做不到就說做不到,能出多大力、多少錢都擺在明面上,再看看這幫人,一天天不知道算計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