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楚清並沒有在皇后的宮裡吃,而是被請到太后宮裡了。太后把皇后、公主,楚清和小寶都叫了去,說人多一起吃飯熱鬧。

楚清在太后面前反而放鬆了許多。被小公主弄得不自在一下午了,這會子總算能正常點了。

上次見太后,還是一年之前。這次太后比上次更熱情,命玉嬤嬤給端來錦墩,讓在榻邊陪著。

小寶更是直接被請到太后榻上坐,與太后就隔著一張小几,小几上準備了許多的點心、水果,小公主作陪。

太后問:“聽說過幾日你的新店要開張了,貨品可準備得充足?”

楚清:“回太后,準備得不算充足。毛紡品準備得居多,而棉紡品卻不多。”

“為何?”太后有些意外。

“毛衣、毛褲因為線粗,而且編織起來也簡單,平均一件大人的毛衣七天織完,小孩子的只要三天;

但是織布一天只能有六尺,一匹布需要六到七天才能織完,若是織條紋或者格子的,就更慢,目前還沒有上提花布,否則要再慢一些。”

太后又問:“你有多少織娘?”

楚清答:“目前僱了三千餘工人,不全是織娘,男子也不少。”

“男子也會做這些?”

“只要他們肯學,誰都能學會。都是些農人,整個冬季他們沒有賺錢的營生,幹這些活又不累,還有錢賺,所以臣的作坊裡,紡織工人男女老少皆有。”

“老人和小孩兒也能做事?”

“能。紡線和編織,小孩子經常比大人學得都快。”

昭華公主這時插嘴說道:“是呀,皇祖母,楚公子紡線、織布都會呢。”

“小孩子們能坐得住?工人們沒有偷懶的?”太后的問題好像很多。

“坐不住,但是每次也能堅持上半個時辰。因為臣那裡是計件付費,紡一軸線就給一軸線的工錢,織一件衣裳就算一件的工錢,所以他們幹得都很認真。”

“那有沒有偷拿的?比方說棉花、剪刀、紡車什麼的?”

“也有,但是很快解決了。因為做工都要在臣的作坊裡,每人只發一份工具,壞了可以換,但是丟了卻要賠償,所以便沒有再偷拿的了。至於羊毛、棉花什麼的,他們沒有工具,拿回去也沒有用。”

“可是那紡車複製出來並不難。”太后提醒道。

“回太后,臣不介意他們複製,這些東西遲早都會普及的。若他們都學會了,不是也有賺錢的營生了?到時候臣去收購他們的成品便是。”

“你捨得把這些賺錢的買賣被別人學了去?”

“捨得。一項本事如果不推廣開來,就很難進步。比如說,沒有先人著書立傳,後人就法獲取知識。”

太后笑著點頭:“難為你有如此的胸襟。”

楚清趕緊承謝。給自己臉上貼金,別以為太后聽不出來。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楚清又說道:“若是咱大宣也能種出棉花,天下的紡織工人就不會只有臣這一處,這些東西不是想藏就能藏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