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想到楚清會如此說,關鍵是說到他心裡去了。

女人果真不能小看!

楚清滿嘴“臣一介無知村婦”,實際上看得比誰都清楚!

這要是個男子……她即便是個女子,也夠可怕了!

楚清說的沒有錯。

大宣皇帝自登基以來,沒有發生大的災情,他自身根基不夠堅固,需要維穩,故而一直沒有下手集權。

他需要培養自己的可用之才,也需要機會。

他培養的不止楚清一個,但是最好用、最得力的卻只有楚清。

吉州富鐵礦的出現、楚清的出現、高爐的出現、滅東倫帶來的財富,都給皇帝提供了發展國力的助力。

有楚清這樣的人幫他利用軍屯收攏荒地、除了掌握軍隊,也幫他掌握新的資源時,又為他積累了與利益集團抗衡的資本。

利益集團,那是楚清的叫法。

本質上說,大宣的社會由三個階層組成,分別是皇帝、官僚地主、百姓。

其中官僚地主階層,就是利益集團,表現形式就是各世家望族,世家望族的政治代表,就是朝臣。

開國皇帝一般能做到握有實權,但是像慶德帝這樣的江山繼承者,他們手中權利已經大大縮水。

皇帝的地位和權力雖然大,但官僚地主階層掌握天下大部分的土地和整個官僚系統。

全國的財富、人事、軍事、意識形態幾乎都在官僚地主們的掌握之中,大部分老百姓也受到地主鄉紳的控制。

慶德皇帝為何不願在發生災情的時候祭天?除了認為屈辱,還認為那是無能之輩借賣慘以表達體恤百姓的手段。

對他來說,利用每一次災情,對資源、對利益進行重組和分配,才是帝王的正確集權之法。

當然,風險也很大,搞不好就容易翻車——百姓吃不飽會造反。

經過前兩次清剿以及第三次“肅反”大運動,皇帝已經斬斷一部分利益集團的臂膀。

如今若是能用楚清這個“便宜、好用”的實惠人在前邊牽引視線,藉著這次全國範圍的大災情,重新進行行政區劃,把一些大的州府一分為二、為三,多出來的空缺職位,用今年新鮮出爐的人才填補,豈不是最好的集權手段?

二月會試、三月殿試,也就是說,一個月後,他將有幾百名“真材實料有保障”的可用之人,會奔赴他開闢出的職位上,擠佔利益集團的空間。

如果不涉及自家安危、不涉及能回到自己世界這個關鍵問題,楚清不介意被皇帝利用。

個人的價值,總需要一個平臺去體現,個人的利益,也需要透過這個平臺去獲得,無論在哪個世界都是如此道理。

可現在不行啊,皇帝只保證他自己的大業,並不保障楚清的利益,而且,楚清還想“回家”。

“你果真聰明,看來,朕還是沒能做到人盡其才啊!”皇帝如是說。

呃……楚清認為,這又是一個坑。

“皇上,畫的大餅不管飽。”楚清說道:“我就是一個無知村婦,心裡就想努力賺錢養孩子,別的,與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