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洋侯平安返回的訊息,是透過六百里加急傳入皇宮的,皇帝心裡說不上什麼滋味。

按當年楚清的說法,完全可以從經濟上控制住沃斯,把它變成大宣附屬國,可如今,錢沒賺到不說,還要掏錢打仗,可真是……

到底差哪兒了呢?

“臨洋侯知道自己失蹤一個多月可能會造成影響,因此已經派人回侯府去取侯爵儀仗,準備風光進京,這樣,沿途也就能把她歸來的訊息公開。”胡恆秋說。

造成影響,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不言而明,反正不會是好影響就是了。

皇帝看著桌面沒有動,眼皮都沒眨一下。

到底差哪兒了呢?

皇帝現在都不知道該如何與臨洋侯打交道了。

貴為天子,直接下命令即可,可就是感到底氣不那麼足。

現在,希望見到楚清的是他,不希望見的也是他。

回想當年,楚清完成尋找、接引“密衛”的任務回來,曾說起過邊貿不對等引發的邊境衝突問題,那時皇帝讓她暢所欲言,楚清卻一口一個“臣一介無知村婦”。

可在皇帝的執意詢問下,也說出雙邊貿易的意向,以及為達到這個意向應該制定的策略以及採取的措施。

當時楚清甚至提出以經濟滲透、文化滲透的方式制約沃斯國,她那話怎麼說的來著?

“讓沃斯從身到心的依賴大宣。”皇帝不由嘟囔出聲。

作為皇帝肚子裡的蛔蟲般的人物,胡恆秋從來都跟皇帝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所以聽到皇帝的自語,胡恆秋立馬知道皇帝為啥聽到楚清回返的訊息後就提不起精神的原因。

當年那次談話,胡恆秋也是在場的,如果按照楚清的設想發展下去,必不會到今天這種被沃斯人打到家門口,還要與人談判,而不是直接交戰的局面。

差哪兒了呢?胡恆秋也想這個問題。

不過胡恆秋很快就有答案:因為楚清的設想,並沒有得到皇帝真正重視。

若皇帝真正重視,會維護楚清的權益,會幫楚清頂住朝臣的掣肘,而不是讓楚清在外面單打獨鬥的同時,還要給皇帝賺外快,當然,也有給密偵司賺外快。

朝臣掣肘,不是因為楚清的設想不現實,而是朝臣不能分攤到其中利益。

可真的分攤不到嗎?如果真的把雙邊貿易搞起來了,兩國都將受益,他們真正怕的,應該是動搖他們對大宣經濟的壟斷地位。

所以楚清當年的設想,就只是個設想,並沒有發展下去。

而楚清,也不得不頂著各大世家的傾軋和誣陷,在夾縫中求生存。

即便這樣,楚清依然充實了皇帝的錢包、密偵司的錢包,還把自己賺得盆滿缽滿。

這是個不平靜的夜晚。

不止皇宮裡的皇帝和胡恆秋滿腦子裡是楚清,各高門大戶的前宅後院裡,也到處都充斥著有關楚清的話題。

(楚清真正做到了無處不在)。

人們腦子裡想楚清,嘴上談論楚清,如果把這些思慮、言談具象化表現,那麼京都夜空上就不是固定不動的星星,而是快速滾動的彈幕……

“怎麼發現她的?在哪兒發現的?”

“聽說竟是出現在蒙原府……”

“‘八風’都卷不死她?”

“聽說是她自己把船停在蒙原府,被當地漁民發現了。”

“怎麼會到蒙原府?她不是剛出臨洋縣就被風捲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