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子時過半,該算是八月初六了。

到八月十五,只有不到九天,從大宣最南端往最北端跑,九天實在有些不大可能。

楚清卻雙眼放光:“走水路,一路走內河,入運河,再讓侯澤帶咱們走小支流拐進瑜洲,讓金雕給送信給那邊備好沃斯馬;

咱們一上岸就快馬加鞭,就算趕不上十五,也能趕上十六!”

小寶估算了一下,覺得差不多能行,可又想到一個問題:“那我們連準備禮物的時間都沒了!”

楚清說道:“有!現在吉州不是被一分為二了麼,五棵樹村現在屬於吉慶府,一會兒回去你就讓金雕給傳信兒,直接在那邊開間書坊給謝先生做私產;

謝先生喜歡讀書、喜歡遊歷,不過他歲數大了也走不了,咱給他開間書坊,想賣就賣,不想就留著當自家書櫥,想看什麼書都有;

還有,把你那本《天下之大》帶上,送給謝先生。”

《天下之大》,是小寶在楚清建議下寫的一本啟蒙繪本,是以小寶的成長經歷為原型,其中謝先生對小寶的教導部分佔了很大比重。

在小寶還是“純粹的小寶”階段時,謝先生對他深入淺出、不厭其煩的教誨一直讓他念念不忘。

所以那本書裡的配圖,謝先生被描繪成真實的樣子,而且也叫“謝先生”,繪製十分認真,反倒是把學生們畫得比較潦草。

也可見小寶當年對其他孩子並不在意,他眼裡只有謝先生。

楚清覺得把這樣一本書送給謝先生,應該是學生送與老師最好的禮物吧。

小寶:“可那本只是樣書。”

楚清說道:“一會兒回家就吩咐下去,馬上刊印,第一批就送往吉慶府!”

讓謝先生知道,他的教誨不但培養出小寶這麼個天下學子皆知的“無冕之王”,而且還將讓更多的孩子受益,他的名字也將隨著書籍流傳出去。

書坊為利,書籍為名,名利雙收,聊作報答。

世人都諷刺追逐名利、提倡淡泊名利,彷彿各個都是聖賢,並借這兩個詞對他人明諷暗喻。

殊不知,不揚名,縱是聖賢又豈能被人知曉?

所以世人在諷刺別人追逐名利的時候,也要畫個界限——對方是不是隻逐名利。

提倡淡泊名利的時候也要想一想,別人的淡泊,是真不需要,還是得不來。

沒有人不需要名利,一個是精神追求,一個是物質需要,好比人需要食物和水,只有不擇手段、一心只追逐名利的人才可恥。

謝先生這樣的人,看似淡泊名利,實則無奈之舉。

科舉之路艱難,他無以為進,便潛心教育,卻又被府學風氣打壓,但這些都沒有抹滅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情。

在五棵樹村那樣一個偏遠的小地方,他任教村學,從一餐一飯、到筆墨紙硯、再到開辦“冬班”,無不為各年齡階段孩子的未來著想。

所有事物皆由他一人操心,但有閒暇還要為村人斷是非、診疾病,可謂高風峻節。

這樣的人不值得為之揚名?不值得生活富足?只是他偏安一隅不為人知。

謝先生年歲大了,未必需求很多,但人活一世,誰不渴望青史留名?即便不能,楚清和小寶想,至少也要讓謝先生的情懷得以傳揚。

說走就走。

到八月初六的中午,楚清和小寶已經在船上用餐了。

母子二人常年奔波,倒是不懼舟車勞頓,而天公彷彿也知道他們的心情,十分配合,一路順風順水,沒有難為他們。

到瑜洲的時候,接到“金二”從沃斯帶回的訊息。

相比金大,金二似乎更可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