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為國聚財(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話直是真討厭!
劉聚如是想。
把石漆歸入礦冶法,能有什麼好處?
燈油方子都搞不到,朝廷掌握石漆,就為拿去燒?那麼臭的玩意兒,比燒煤還臭,值得放進礦冶法條中?
也行,就算把石漆當做煤炭,可找一處礦那麼容易嗎?要費多少人力物力去搜尋礦藏?
再說,石漆那點兒用途,有金銀銅鐵礦那麼重要?
短期內把石漆當做礦產恐怕不可能。
別說短期,長期估計也不可能。
單說今年上半年,朝廷主要討論的方向,不就是要不要允許把一部分礦場承包給私人開採?
為此,戶部還提出大膽建議:“召百姓採取,自備物料烹煉,十分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許坑戶自便貨賣”;還有“召百姓探礦、報礦,並勖勉之。”
其實這都是基於當年皇帝對楚清購買鐵礦石給予的特許權上變通出來的。
當年給楚清的特許權,不但令她賺到錢,還發明出很多工具,可見這種方法很能刺激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既然能給當年的一介村婦這種特權,為什麼不能給別人特權?只要稍作變通,讓承包者有利可圖,恐怕會刺激朝廷礦產收入大大提升。
想到這兒,劉聚說道:“永安公想多了,不論朝廷還是戶部,都沒有要將石漆收歸國有的意圖;
皇上一向英明,向來主張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我戶部提出收購燈油方子,也是為提高燈油的產量、為百姓謀福利。”
雖然明知皇帝是打著“能白要就白要、不能就少花錢多辦事”的主意,讓自己來與永安公談判,但是維護皇帝尊嚴,是臣子本分,劉聚說話之前必為皇帝臉上貼金。
“哦~”楚清一個“哦”字拐了十八道彎:“明白了,原來劉大人是擔心燈油產量啊!
那這麼著,您報個數,以戶部的能力,每年能代銷多少斤燈油?本公必然充足供貨!”
劉聚:不氣人你能死啊?
剩下的事情就好談了。
既然楚清咬定“非賺錢不合作”的原則,那也沒什麼好談的,只能進行下一步——與楚清談合作的方式與價格。
反正再想讓朝廷白給楚家開鋪子是不能夠的。
楚清才不稀罕朝廷給她開鋪子呢,那樣得少賺多少錢!
於是,劉聚與楚清關於是以“代銷”還是“經銷”方式合作的問題,開始進行討論。
既然做不到不花錢,那就要少花錢,這是戶部的宗旨,也是劉聚做了一輩子的差事。
可他卻沒想到,這種討論,一下子就持續了一個月。
因為,永安府突然間門庭若市,永安公沒工夫搭理他。
劉聚想抻著、悠著慢慢談,把楚清抻得沒脾氣,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可現實不允許啊!
各地衙門都派人前來與楚清商討合作銷售水泥與燈油,以提高他們當地的生活水平、提高自己政績、或是藉著官府名義給自己賺錢。
各地商人更是蜂擁而至。
商人的鼻子是最靈的,什麼買賣能賺錢,何時賺得最多,那都是聞聞味兒就能判斷出來。
要不說不白給理事處送好馬,好馬跑路就是快,這才多久,鄒世陽就把宣傳工作推廣開了。
密偵司出來的,就算再不受重視,那也是有兩把刷子的!
楚清派人又給鄒世陽送去五百兩銀子,說天熱,怕沃斯馬不適應南方氣候,讓給買些消暑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