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皇叔,朕心裡憋悶”(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此刻的樣子,讓秦王有些心顫。
“皇叔,朕心裡憋悶”這句話,皇帝一共說過兩次。
第一次是皇帝登基那天。
登基,是每一位皇族子弟的夢想,是他們奮鬥的目標,包括秦王。
秦王比皇帝只大十歲,是先皇最小的弟弟,縱使年幼,縱使他記事時先皇已坐穩了皇位,他也曾有過自己坐在那把龍椅上的渴望。
他以為他這個皇帝侄子經過血拼終於登基,會有功成名就的欣喜,會有大展宏圖的萬丈雄心。
但那天夜裡,當時負責守護皇城的秦王被皇帝叫去小酌,皇帝說:“皇叔,朕心裡憋悶。”
對於從小聽著先皇如何把叔伯及兄弟殺個乾淨的秦王來說,當時覺得這個侄子有些矯情。
這個侄子和先皇一樣,手段並不比先皇仁慈,幾乎把兄弟殺了個乾淨,沒殺的康王,軟禁於皇陵,都大獲全勝了,有什麼可憋悶的?
矯情!
可那時剛登基的皇帝說:“我也要像先皇那樣防著所有人了。”
秦王當時雖然想的是:你不早就防著所有人了?不然能活到現在?能登上帝位?
但實際做法卻是立即表忠心,向皇帝表明可以對自己信任,就如先皇的信任那樣。
因為他當時認為,皇帝是在猶豫要不要把看起來無害的自己也殺掉,因為自己只比皇帝大十歲,手裡也有先皇留下的一些權力。
對於宗室來講,他們兩個誰當皇帝都行,或許溫和的秦王對宗室來說更有利些。
現在,皇帝又是這一句:“皇叔,朕心裡憋悶”,那麼,要不要再次表忠心?
或許把手裡唯一的京都府尹的職務交出去、回家做個閒散王爺?
“皇叔,朕現在特別能理解先皇當年為什麼對我們都不假辭色,”皇帝說道:“真的是後繼乏人啊!”
秦王不知如何接話,心卻安定了不少——不是說我就好。
至於後繼乏人,嗯,秦王也是這麼認為的。
先皇的兒子們,個個能力都不俗,城府也夠深,只是皇帝更勝一籌;但現在的皇子卻是比之差遠了,不是身體羸弱,便是不思進取。
幾個年長的皇子雖有爭儲之心,卻缺乏心機手段,表現得過於幼稚。
秦王覺得,此時最好閉緊嘴巴,奉上耳朵,給皇帝做個聽眾最安全。
“朕是不是做錯了?”皇帝似乎也不需要秦王說什麼,又道:“皇叔你說,我是不是早該立儲封王,讓他們安分下來,踏踏實實學著做事?
可是,看看朕的十個兒子,有一個能讓朕滿意的嗎?
幾個大的,成日像鬥雞一樣你啄我一下、我叨你一口,只想把別人都踩下去,剩自己一個,讓朕無從選擇,只好立其為儲;
誰也不肯好好學學如何做事!
朕不是不給機會,朕給了!
這次‘八風’之災,朕把老二和老五兩個大些的派出去賑災,就是在給他們機會接觸民生,給他們機會為自己樹立口碑;
可看看他們的乾的事——他們兩個誰也不願去遭災最嚴重的昌廣府、淦州府,也不願去最危險的海州府,反倒爭著搶著去易斌、去淞江府賑災!
那些地方用他們去嗎?
也罷,畢竟那些地方也內澇嚴重,可他們去都幹了什麼?老二隻在城裡待著,不敢去有疫情的地方;
老五則更是吃不得苦,到地方直接把錢糧交給府衙,自己就回來了!還與他母妃不停抱怨道路險阻!
老大和老三,一個是先天心疾,一個後天心疾,朕怎麼放心立他們當太子,那豈不是讓他們死得更快?
一個個把聰明才智放在兄弟鬩牆上,沒有一個關心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