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帶著孩子們走在前面,四周都是楚家小子給開道。

為凸顯莊嚴肅穆,楚家小子都腰桿筆挺、沉默不言地走著,集中精神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保證自家老大安危。

周圍的樹上,更有祥子他們蹲在繁茂的樹冠中,監視下方的動靜。

跟在後面的官員們也安靜的很,偶有說話,楚清注意聽了聽,說的都是些如何圍墾、在人數不足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進度等。

也有與戚貴燃商量的,問能不能申請些款項云云。

嗯,還都挺有心眼兒的。

因為前方的官老爺們都低頭看路很少言語,就顯得後面群眾隊伍的聲音很嘈雜。

活了半輩子,頭回參與這麼大的事兒,新鮮、激動,忍不住就要說話,一個人說,便會一群人都參與。

於是再小的聲音也逐漸變大,因為說話的人多了相互干擾,不提高音量的話,連自己都聽不清自己說什麼。

就這樣,種種關於認親儀式上的疑問,夾雜著他們自己的想法,都被前方的官員和楚清聽到了。

尤其是那些官員,乾脆也不相互交談了,而是側耳傾聽百姓的聲音,這大概為他們為官多年,頭一次這麼重視“百姓的心聲”吧?

官員們安靜了,楚家人聽得就更清楚了。

秋生一家被百家興先行帶走安排去了,否則他定會留下來組織百姓的紀律。

卓耀很生氣。

若自家老大是男子,誰敢如此議論?就算想議論,也得一路憋回家再說吧?這就是欺負老大是女人!

卓耀回頭,想出聲斥責,被楚清攔住:“別管那些,他們又沒說過分的話。

他們越是議論,說明越是聽進去了,回頭也越能更好地監督官府,這不挺好?”

卓耀:“公爺是他們可以隨便議論的?那是不敬!”

這倒也是,若較真,可以把百姓拉出去打板子,可楚清是較真的人嘛!

是。

楚清看卓耀還在咬著腮幫子,咀嚼肌將他硬朗的下頜線條鼓出一個會動的稜,就覺得好玩,便繼續安慰:“有他們監管,總比咱家人時刻分神盯著強吧?他們對我也就是個好奇,只要不過分,都無所謂。”

餘光瞥見跟在身後的戚貴燃等官員,聲音提高:“百姓們很多事情不懂,心裡裝不住太多事,許多話都是無心之言;

可官員們若是亂說,哼,有一個算一個,都給我往死了查!

不然,白讀那麼多年聖賢書,怎麼做人、怎麼為官都不知道還成?朝廷養他們,難道是為嚼舌根的?

所以啊,你們的眼睛不該盯在百姓身上,要盯在當官的身上,可懂?”

“遵命!”卓耀大聲回答,這下他可不鬱氣了。

卓耀剛才也是沒抓住重點,百姓議論的內容無關痛癢,他真正擔心的是被百姓隨便議論,影響楚清這個公爺在官員心中的威信。

現在好了,楚清給點明內中道理,不糾結了。

原本還想多收集些內容有利的“民意”、好好往奏摺裡寫寫的戚貴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