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十三章 誰的活兒誰幹(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誰的活誰幹,哼!”皇帝把信往御案上一扔,紙張順著桌面滑落到地上。
李公公趕緊過來拾起,就聽皇上又“自言自語”:“‘八風’惹出來的活兒,就該朕幹?!”
李公公冷汗就下來了:自己就在皇帝眼皮前,是接話不接話啊?再說了,您是天子,老天惹的禍,您這個當兒子的不管誰管?
*****************
“誰的活兒誰幹!”楚清正在教導秋生:“該乾的一樣都不能少,不該乾的事兒一樣都不許幹;能者多勞的部分一定要給獎勵;
你把那些犯官安排去教書,看來是這些人除了長個好舌頭,沒有其他技能,這麼安排沒錯;
但是要做好監管,既然讓他們教書辦學,就不能荼毒學生的思想,也不能讓他們利用學生做非法之事;
能成為貪官的人,比商人還精明,所以還要提防他們盤剝學塾的利益,也要防止他們之間相互串聯;
所以監管要嚴、手段要狠,獎懲必須分明;
秋生啊,當官的管人,為吏的做事,人是最難管的,你得心眼子比他們還多,才能當好官。”
秋生這孩子其實並不軟弱,只是性子裡妥協的成分很大。
小時候在村學,他明明是學裡的大孩子,午飯卻搶不過比他小的孩子,是因為他妥協,因為她娘在家裡處境不好,不想給娘惹麻煩。
但是他與小寶一起在州學讀書時,他可不妥協,小寶被欺負,他總是衝在前面保護小寶,很有擔當。
來永安府的這一路,他始終在妥協,是因為他知道飢餓能打敗人性,所以他盡力幫助流民保持搖搖欲墜的人性,讓他們能平安走到永安府。
究其根本,是秋生知道永安府沒剩多少人,而他嬸子楚清的封地就在這裡,需要大量的人口來建設和發展。
所以,秋生很珍惜每一個人,想把他們能好好地帶到永安府,並留下來。
想留住人,自然要讓這些人看到希望,能儘量安撫就儘量安撫。
只是流民是最容易被煽動的,因為他們除了性命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但凡有一點點與他們相關的利益,他們都會拼命抓住。
當到了永安公的招工處,沒能直接被留下,對他們來說就是觸犯了他們想拼命抓住的利益,那是他們能延續生活的希望。
雖說流民們是出於不信任官府、只信任楚家的原因,才會不服從登記報到的流程,但他們的行為確實導致秩序混亂。
可“留在永安公家”是他們的利益所在,所以他們才會鬧、間接煽動起亂子來。
秋生的“妥協”,出自於他內心的純良,相較以自身利益為基礎的“妥協”是很難抗衡的。
犯官被髮配到此地,死了心的,通常是後臺不硬或被利益團體拋棄之人,自然是活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但大多數人是不死心的。
能為官的人,都是苦讀十幾二十年考上來的,要學歷有學歷、要工作經驗有工作經驗,在大宣這樣的時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有起復希望的。
對這樣的人來說,被流放此地也是一種“妥協”,為的是東山再起。
秋生每天與這樣的人打交道,需要給自己的純良豎立尖刺,做好防禦。
作為吃過無數次虧的楚清,希望秋生能活得遊刃有餘,於是便在秋生每次過來時都要提點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