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陳管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話不明說,理解到位,陳管事對那中年商人的瞭然表情很是滿意。
而旁邊看似打量房間的其他商人,其實都在豎著耳朵聽這兩人的對話,陳管事如此回答,大家便也沒人再問,均是一副心照不宣的樣子。
“諸位,請!時辰到了,他們好多人已經到後院去看貨了。”陳管事微笑做請。
眾人跟隨陳管事來到一間庫房,庫房裡已經有不少人,地上滿是從外面踩進來的雪,有些已經融化,地面髒兮兮一片。
庫房四圈都擺著長桌,小塊的石頭擺在桌上,每塊石頭後面都立著一個小紙牌,上面標著價格。
桌子下方則堆著大石頭,也標著價格。
庫房正中大塊空地上,則擺著水缸、鑿子、錘子、繩索等工具,隨時準備解開石頭。
“這些是山玉,”陳管事說道:“咱們前三天都關撲這些山玉,三天後關撲河玉。”
從河灘撈回來的玉石,塊頭大的很少,而且石頭經過水流的常年沖刷,石皮本身也很漂亮,因此想切割開來看看內裡,需要更為小心的打磨和切割。
因為全憑人力解石,全手工,所以分解石頭是很慢的過程。
相比分割大塊的山玉,磨切小的河玉要更費時些,有可能三天時間不夠,所以放在山玉後面進行。
陳管事把關撲的規則和競價的規則都講述完後,大家沒有異議了,就開始挑選起石頭來。
人們參與賭石的心態很有意思,有相信自己運氣的,有相信鑑別能力的,也有擅於察言觀色、透過別人的表情來判斷哪塊石頭好,然後搶先下手的。
陳管事看著眾人躍躍欲試的神色,不禁感慨:有錢是真好啊,瞧瞧這些人,挑的可是玉石,不是大白菜!
儘管不少人都帶了“行家”來,但這些行家積累下的經驗其實並不多。
若說拿雕琢好的大宣玉和沃斯玉成品讓他們鑑別,他們或許能說得頭頭是道,可讓他們鑑別玉石原石,難度可就太大了。
因為很少有人見過沃斯玉的原石長什麼樣,即便過去江南孟家經營的山玉,也基本是鑿開的、很少帶有石皮。
但行家總是有的,這不,有人去場地中間,從水缸中舀出一瓢水澆在他看中的一塊石頭上。
在他澆過水的地方,人們看到灰撲撲的石頭顯出一絲泛著絲青色的半透明地帶,於是就有人“嘶嘶”涼氣,也去缸裡找水瓢。
陳管事一個眼神,便有小廝挨個給發葫蘆瓢。
葫蘆瓢很精緻,只有一個巴掌大,這樣盛水拿著不壓手,也不至於潑得滿地都是水,然後再沾一鞋底子。
也有人攬住一塊石頭,然後用自己的身體遮住周圍的光,用火摺子在石頭上貼著照亮的。
還有人自信滿滿,秉承“桃子挑大的吃”的精神,專門圍著個頭大的石頭琢磨。
同樣是挑選石頭,人們也並不完全專心。
比方那些貓腰撅腚認真潑水、照火的人,就很鄙視那些只走著看、不上手摸的人:這不是走馬觀花嘛,能看出什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