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本也想放水,聽聞這些,回馬車去了,很快侍衛又端了恭桶出來。

這下可好,也不用選址做基地了,他們才到玉礦山腳下就集體歇菜,便就地休整了。

陪同的公使與他們可耽誤不起功夫,藉口幫他們尋找醫生和籌備生活物資就先行返回了。

沃斯嚮導倒是沒急著走,這可是撈好處的機會,四皇子付了雙倍的工錢才把人留住。

不過留住嚮導,作用也不大,他只負責帶路,至於說生存方面的知識,人家可不傳授。

兩國剛打完仗,相互之間並不信任,或許還相互仇視,就算人家知道高原反應怎麼預防也不會說。

就算說了,萬一大宣人嬌嫩,出事了還不得嚮導負責?

再說了,看看這幫皇子、官員的,一個個頤指氣使 11,就連那些勞工都帶著優越感,一個個鼻孔朝天的樣子。

有什麼可優越的?現在軟在地上跟爛泥似的,你們倒是繼續表演優越啊!

現在最忙碌的是太醫和他的助手,他們認真而詳盡的記錄每一個病患的症狀,然後推斷出許多不一樣的結果。

比如,中毒。比如心悸之症、胸痺之症。

小廝的屍體呈現的是一副身中奇毒的面容;但是其他病患還都活著,有人心悸氣短,有人口唇及甲床發紺,有人嘔吐不止,有人暈厥,症狀不一。

但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喘不過氣。

相對來說,症狀最輕的是四皇子,一來他夠年輕,二來他一向錦衣玉食,身體營養足夠,底子好。

太醫也還成,畢竟有醫學基礎,平日注重養生。

太醫覺得自己已經不僅是一名大夫,還是一名仵作、一名捕頭。

因為他需要排除飲食中毒的可能性,需要分析沃斯嚮導是否有下毒的動機,還要檢驗那名小廝的屍體,琢磨他到底是因太陽穴傷重而死,還是先死後受傷。

至於紅景天,到底要不要給大家服用,怎麼服用,事關人命,干係甚大,太醫也很躊躇。

一項新事物,從發現到研究,再到推廣,其過程是很複雜和緩慢的,如果誰能縮短這個過程,往往就會讓人覺得這事情很容易。

楚清做的事,基本不用去發現,因為她有她那個世界的知識儲備;研究過程也短暫,因為她只需要把理論付諸實踐。

再到推廣,就更簡單,利用小寶的運輸渠道,和自家廣佈各地的商鋪就足夠。

換句話說,楚清這個“賊”沒怎麼捱揍,直接“吃肉”。

“捱揍”的過程,由她那個世界的歷代發明家經歷過了。

如果說有“金手指”,恐怕楚清曾經看過的雜書、學過的課本,就是“金手指”。

雖說男人哭吧不是罪,可鄭春秋卻想哭但是哭不出來。

從四皇子手裡借來小寶的遊記,看著上面平常的語言,他卻像看不懂,便愈發“思念”楚清,思念成海。

*注:倖存者偏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卻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這種關鍵資訊被稱作“沉默的資料”或“死人不會說話”。

舉例:1.“讀書無用”

看到沒好好上學依然當老闆賺大錢的人,忽略掉更多沒好好上學而生活無著、失魂落魄的人。

2.“喝葡萄酒的人長壽”

媒體調查一些長壽老人,發現其中很多飲用葡萄酒,忽略掉更多經常飲用葡萄酒但不長壽的人已經死了,媒體根本不可能調查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