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守國門,老徐搞經濟”,這句話原本是與徐光澤打哈哈時,楚清的隨口一說。

但小寶上心了,他得守著家門。

孃親的安危比什麼都重要。

如今孃親已經封為侯爵,依然有人膽敢刺殺,說明什麼?還是不夠強,不夠狠。

當一個人強大到“據水斷橋”、“張遼止啼”的地步,才算比較安全吧?

小寶在縣衙轉悠那段時間,鼓動徐光澤建立了一個新的部門——邊城治安聯防所,並聘請魏誠毅做顧問,由巡檢兼職聯防執事。

他是來學習縣衙管理的,要了解各部門、各職位的責任與權力,要找出打“擦邊球”的可能性,不能白學,要學以致用。

巡檢是世襲的職業,別看只有九品,卻是鄉紳和商人最敬畏之人。

大宣各縣都設有巡檢司,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緝捕盜賊,維持治安,和鄉鎮派出所類似。

但在主要職責之外,巡檢司還擔任著另外一個重要角色,那就是國家軍隊在地方上的延伸,要負擔起部分軍隊職責,諸如蒐集情報,鎮壓流民起義。

換句話說,巡檢司雖然屬於縣衙的下級機構,但同樣帶有軍隊性質。

每個巡檢司下轄幾十人至百餘人不等,這些人不屬於正規的官兵,都是從本地招募而來。

巡檢司招募的這些人,性質有點像現在的民兵。

雖然知縣在一個縣衙裡有最高的權力,縣衙裡的大小事情都得知縣審批過才行,但巡檢可以說是與知縣並行的一個職位。

巡檢不在縣衙裡辦公,權力卻僅次於知縣。

吏部文選司負責選拔官員,由於巡檢很多而且品級太低,不值得為這一職位沒完沒了選拔人才,所以朝廷讓巡檢世襲。

而擔任巡檢的大多為本地豪強。

知縣幹幾年得換地方,巡檢不會,這就造成“寧可得罪知縣,不能得罪巡檢”的現象,否則會被世代報復。

所以,像知縣這樣的地方官,想要把所管之縣治理好,維持自己在縣內的地位,就必須和巡檢搞好關係。

當然也不是說巡檢就天下第一了,真正的豪門大族還是看不上他們的。

大宣在東倫國滅後,為迅速安定邊境,很多職位是沿用舊東倫的官員,即便有所變動,也只是微調。

所以臨洋縣的巡檢一直都是舊東倫官員,這也保證了當地鄉紳和商人的大部分利益。

小寶建議徐光澤讓巡檢兼職聯防執事,其實無非就是為了插進自己的人手,巡檢卻能因此得到一筆經費。

而這些經費,徐光澤花得起。

楚家的水泥廠已經可以正式對外營業,徐光澤以縣衙名義幫忙銷售,其中的回扣賺得不要手軟才好。

巡檢本就擔任部分軍隊職責,因此“邊城治安聯防所”對他來說本就是可有可無,既然有錢拿,他何樂不為。

但是,魏誠毅做為“顧問”,會時不時就來巡視,這給了巡檢很大壓力,以前可沒這麼頻繁。

同時,由於之前臨洋縣被沃斯人突襲侵佔,巡檢也負有連帶責任,所以這次“聯防所”的增設,一下子招募一千餘名“聯防員”,他沒敢吭聲。

也由此刻開始,邊境的巡防被分離出來,他再插不上手。

掛著名,還插不上手,真出了事,他得擔責任。

這一番操作,徐光澤高興的不要不要的。

這不等於架空巡檢,讓他更容易管理那些舊東倫的貴族和大戶了嘛!

不僅如此,楚家開始招收佃戶。

對於舊東倫的佃戶,租誰家地不是租?反正自己沒地,楚家給的工錢又高,便都紛紛轉投楚家,這也給當地大戶一次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