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念平仍舊亦步亦趨地跟在楚清身後,心潮起伏。

在隨後的奏報裡,許念平寫道:“楚大人對戰爭十分痛恨,對每一位失去生命的戰士萬分心疼;

她把為國捐軀的義勇百姓合葬在此地,並建立豐碑,讓人們有緬懷戰歿勇士、寄託哀思的地方;

也讓百姓知曉,每一個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的人都不會被遺忘,也更要珍惜所能擁有的平安與幸福生活;

這些逝去的勇士中,很多都沒有留下住址和姓名;

楚大人說,雖然不能知曉他們叫什麼名字,但這座紀念碑可以讓世人知道,他們有統一的名字,叫愛國英雄;

楚大人還說,臨洋縣原屬於舊東倫國,百姓幾經戰亂,所以要提高他們的歸屬感,這座紀念碑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大宣子民,都很重要;

楚大人還要在縣城通往郊區的必經之路上修一段路,初步定名‘宣化路’,用以提醒民眾此地曾經的過往、教化百姓。”

大宣各地衙門附近,都會有一處起到“宣化”作用的地方,或者是座橋,或者是座牌樓。

比如臨洋縣衙附近有做“宣化橋”,用來傳佈君命、教化百姓。

每逢初一十五,知縣還要在此宣講聖喻,教化百姓棄惡揚善,忠君愛國,搞好鄰里關係等等。

當然楚清的真正意圖並不是這個,她是覺得回頭地皮買多了,往來進城出城的,沒有好路比較麻煩。

但是許念平嘛……芥末醬堆積的情誼,也是沒誰了!

許念平吃一口芥末牛蹄筋,寫一句奏報,吃一口、寫一句,唇齒芥末香,下筆如有神。

在寫好最後一個字時,許念平甚至想,要不要再寫一份奏報、為內侍申請參加科舉的權力?

內侍能不能被允許參加科舉,沒人會在意,這個念頭更上不了朝堂,因為朝堂這陣子全為楚清一人忙活了。

許念平之前那份奏報,讓滿朝堂震驚,因為那上面寫的清清楚楚,人家就是以零死亡的代價,把沃斯王大軍擊退了!

他們可以不信馬達的奏報,可以對裴將軍和密偵司的奏報存疑,但許念平是監軍,皇帝身邊的宦官,還有什麼不可信的?

人家把楚清用的“傢伙什兒”都畫回來了。

這一下,讓人不禁想起,楚清押送四王子他們離京時,各個高官府邸發生的爆炸和火災——不會是楚清乾的吧?

這個念頭一生出,便一發不可收拾。

朝堂上又是一片彈劾、謾罵之聲。

絕對是楚清乾的呀,你看看許念平的奏報,上面有地雷吧?那玩意兒不就是能一炸一大片的嗎?

各自府邸怎麼炸的?應該就是這樣炸的吧?

更有甚者提出,皇陵也是楚清炸的!

副宰相成楓幽幽問了一句:“若真如此,也該是你們受的損失最大吧?”

宰相譚勉點頭。

洪亮馬上一拍巴掌:“就是!要真是楚清乾的,為啥我們三家損失最大?你、你、尤其是你……”

洪亮指著幾個罵楚清最狠的御史和鄭春秋:“咋不把你們家宅都夷為平地?!”

眾人語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