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實在人說實在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楚清給皇帝行完禮得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你這次告假,過得可還充實?”
楚清:“……呵呵。”
論起耍無賴,皇帝第一名。
費勁巴拉捨生忘死地出了趟遠差,竟被皇帝算到假期裡去了,我還欠你幾個工作日是怎地?!
皇帝給賜了錦墩,讓坐著回話,楚清又恢復到初次見皇帝時的拘謹,再三謝過,才坐在錦緞邊沿上,再無數月前的撒潑模樣。
見好就得收,說正事兒要緊。
皇帝問道:“你信中說互市給沃斯進攻大宣提供便利?朕想聽聽你是如何做出此種判斷的;
還有,你跟朕要人去沃斯經營,總得給個理由,不然,怕是言官們又會……那對你可不好。”
唉,這要是換成哪個宰相、或者內閣首輔、軍機大臣在此,皇帝說這番話就比較可信了,畢竟他們才是輔助君主掌管國政之人。
作為一個皇帝不召喚都沒資格覲見的從五品小官,皇帝這樣講,楚清還真沒法領他的情。
楚清說道:“皇上,互市雖有駐軍防守、州府官衙控制主導,但沃斯民風彪悍,衝突時有發生,每至秋冬,縱使他們不犯邊,也會因交易產生群體械鬥事件,給雙方開戰的理由。”
皇帝:“你說的因交易產生的群體械鬥是怎麼回事?怎麼會械鬥?”
楚清:“沃斯雖有自己的農業,但是受當地自然地理條件、原料和技術等多方面條件的限制,使得很多生活必需品難以自產,許多日常需求得不到滿足;
而我大宣皇帝英明,注重農業發展,興修水利工程,注重農業工具的改良,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農業的發展也為手工業提供了豐富的物質準備,手工業在我大宣更是取得多方面的成就……”
楚清一本正經拍馬屁,語氣乾巴地就像在述職,不帶一絲感情,皇帝聽得是連連點頭:楚清這個實在人,盡說實在話!
楚清不打半點磕巴,繼續說話:“因此,互市上交易的貨品,本質來說是我大宣比較吃虧,因為我們提供的種類豐富,能提高他們的生活水準……”
皇帝頻頻點頭:“是吃虧了!不過,他們既然佔便宜,為何還能發生械鬥事件?”
楚清:“商人的本性是逐利,既然大宣商人不能換得更多有用的東西,自然會抬高商品價格;
比方說:沃斯人用一張上好的白狐皮只能換到二石米,這種不對等交易自然讓沃斯人覺得換不如搶,也就打起來了。”
白狐皮,還是上好的,放在京都,一千兩都會有人搶著買,豈是二石米就能換的?
楚清舉這個例子,皇帝立即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兩國建立往來,最初的目的是要相互彌補所需,比如大宣想要沃斯的馬,沃斯想要大宣的鐵。
但實際上,這兩樣東西又是雙方最不希望向外輸出的,所以真正能夠交易的物資,大宣遠比沃斯要豐富。
那麼想要交易對等,沃斯人要麼提供足夠的銀錢,要麼提供等值的物品,如果都提供不出來,就只好搶。
那這樣下去,駐軍每天處理這些糾紛而產生的負擔都是自我消化,豈不是肥了商人損了軍隊?
而沃斯人一旦到了秋冬季餓肚子的時候,更不會遵循互市條例,會專門尋釁滋事,進而發生邊境摩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