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原來是這樣(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寶:“咱還是把他扔這兒吧。”
楚清:“啊?”
小寶:“煩!”
楚清:“我有個主意——回頭你把三胖他兒子揍一頓!”
小寶:“……”
楚清忍著笑:“母債子償,他應該的。”
小寶:“孃親,你學壞了!”
劫不回羅安,四王子又著急回王城,自然沒有再下手的機會,而他還惦記從楚清手裡搞物資,也就不能對楚清再做什麼。
他也不敢,楚清給他造的謠已經對他很不利了,再多做一點兒,不定又該啥結果。
所以,楚清一行人放心大膽地收購了皮毛之後,安全返回大宣。
隨著楚清的歸來,互市重新開放。
其實,互市開不開放,對大宣的商人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他們都在附近有庫房,貨品不賣給沃斯人,照樣可以擺個地攤,“出口轉內銷”,賣給本國人。
沃斯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對生活物資的需求更為急迫,而他們用來交易的貨品通常保質期短,比如畜產加工商品,皮毛硝制、鞣製的不好會發臭,奶產品、肉產品等更是受溫度和溼度的限制大,說變質就變質。
互市上沃斯各部首領派到市場上監督、管理自己的部屬和商品的人都被白樺的理事處“請去喝茶”了,就更沒人為沃斯人傳達訴求。
誰急誰知道。
所以楚清這一回來,高興的不僅僅是與楚清相關的人,沃斯人更高興。
白樺那邊也確實抓到一些來自沃斯的奸細,這些人中有沃斯籍沃斯人,也有沃斯籍東倫人。
相應的,拔出蘿蔔帶出泥,一些被沃斯收買的舊東倫人也都被翻出來。
百姓口中說的奸細,在《大宣律》中被分為四種:
一是把軍事征討資訊提供給境內外敵對勢力;
二是把其他國家秘密提供給敵對勢力;
三是外國人私入大宣境內或傳信給國人以刺探情報;
四是接收外國奸細的書信或容留隱藏外國奸細。
根據《大宣律》中“盤詰奸細”條文規定:“凡緣邊關塞及腹裡地面,但有境內奸細走透訊息於外人,及境外奸細入境內探聽事情者,盤獲到官,須要鞫問接引起謀之人,得實,皆斬。”
一時間,嘁哩喀嚓,人頭無數。
而這些奸細無論他們的“接引起謀之人”究竟是誰,百姓聽說的只有同一個人——沃斯國四王子凱利迪。
楚清撓著下巴壞壞地想:四王子回到他爹那兒肯定沒好果子吃,別說惹出一堆不好的風聲,單說你派去大宣那麼多細作,是想幹啥?
臨了臨了,又給四王子扣了一口大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