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是西日阿洪,谷蠡王帕卓的管家,用的理由是:部落驅逐的“犯錯之人”越界跑了,他們出來尋找,沒想到,竟是跑到楚清這裡來偷糧食。

這個藉口說得過去,因為楚清也不能舉證說他們是故意的,也不能證明這些強盜不是被驅逐的“犯錯之人”。

沃斯各個部落的管理,不是完全靠律法,更多靠的是習慣。

所謂被驅逐的犯錯之人,就是那些罪不至死、卻又導致一定的損失的人,驅逐他們到不毛之地,相當於大宣的流放。

不同的是,他們隨時可以因為戰事而被召回。

在人家地盤上,人家怎麼說怎麼是,而且己方損失不嚴重,所以楚清接受了西日阿洪的道歉——一套精美的純銀餐具,從碗筷到杯碟,從調料罐到奶酒壺,都是銀子做的,還鑲嵌了不少綠松石和紅瑪瑙。

不接受也不行,這些人還要在沃斯生活下去,總不能把人得罪狠了惹來後患,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不過那些沃斯強盜也沒落到好,雖然被接走的時候都活著,可上半截身子被寒風吹了半宿,臉上鼻涕眼淚的結了一層冰殼。

下半截跪著埋在地裡,拔出來時都僵了,回去還能活多久不好說,聽天由命,反正也沒抽他們鞭子也沒砍他們腦袋。

丐幫青年們的劣根性在加入卓耀他們的操練之後火速根除,每日太陽沒起,他們先起。

卓耀為了保障工程進度,專門把祥子分出來單獨訓練他們,他們的訓練量只有楚家小子的一半,這樣才有體力在訓練之後還能繼續刨土。

到臘月二十九的時候,楚清乾脆帶領全體人馬,把最後一節道路清理完工。

自此,從河灘蜿蜒徘徊到中轉倉庫的路段上,有了一條可以並排通行兩輛馬車的平整道路。

說蜿蜒徘徊,是因為要避讓開不屬於楚清的河灘,否則,以後不定會惹什麼麻煩,當然,也不想讓沃斯人佔自己的便宜。

清理出來的石頭都沒有扔掉,全拉回來堆放在倉庫後,像山一樣。

大年三十,楚家人帶領丐幫青年又開始了春節聯歡篝火晚會,把倉庫前種人用的坑全用上了。

古代軍隊一直都是“埋鍋造飯”,原因有三:

一是便於放置。

行軍鍋就像沒有蓋子的罈子,卷唇斂口,短頸深腹,腹部以下漸收,腹部圓鼓,底部渾圓,適合燉、煮,也可以煎炒。

因為底部是圓的而不是平的,很難放置平穩,所以要在地上挖洞置鍋。

二是防火。

柴火置於坑中,不易把明火暴露在外,軍隊作戰,糧草極為重要,所以避免火災是重中之重,埋鍋造飯,可以減少失火的機率。

三是節省燃料。

作戰部隊不可能揹著柴火行軍,所以都是就地取材,要用最短的時間把飯做熟,那就要充分利用燃料。

埋鍋造飯,會留下灶坑,也成為判斷軍隊兵力的參考指標,當然,也可以用灶坑迷惑敵軍。

因為每個灶臺滿足士兵飲食的需求大致有數,想知道敵軍大概的數量,就可以換算出來。

楚清這次帶來的就是仿造的行軍鍋,只是沒有正品行軍鍋那麼厚實,而且是平底、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