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知縣知府們的做法,也不全是基於推諉責任,還有一個原因也不可忽視:開年到現在,沒下過一場雪或雨。

往年,即便春節前不下雪,正月裡也會下上一場兩場的,若在南方,第一場春雨會在正月末出現。

如今已進入四月了,一場雨水都沒有。

“俗話說:龍多不治水,天下大旱哪!”一位知縣夫人說道:“聽我們家老爺說,今年是十龍治水,到現在,滴雨未落過!

好幾個村的水渠都幹了,天天要挑水澆田,可是河水也見底兒了呀,那水渾濁的,全是泥呀!

再有半個多月稻子就該抽穗了,照現在這樣,可不該是顆粒無收了?楚大人,您是農官,得想想辦法呀!”

十龍治水。

幾龍治水、幾日得辛、幾牛耕田等,這些說法都是由古代干支記日法演化而來。

正月是一年的開始,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月又是春天的開始。

古代人基於期盼豐年的美好願望,用農曆正月對一年的年景進行預測。

這種方法,也是古代勞動人民實踐經驗的總結,充滿著樸素的哲學思想。

人們常說“辰龍”,也就是說從初一開始,初幾齣現辰日,就是幾龍治水。

今年是慶德十一年,第一個“辰日”對應的是初十那天,所以,今年是“十龍治水”。

農諺中的說法是:龍多靠,龍少澇。

意思是:一龍二龍治水雨多,澇年,欠收;九龍十龍治水,雨少,旱年;五龍六龍治水,風調雨順。

古代人認為龍是管下雨的,所以,透過龍的多少來判斷年景。

按說,龍越多,下雨就該越多,可能會發生澇災,其實,完全相反,龍多了反而會出現旱災。

老話講,“媳婦多了晚了飯”,“人多亂、龍多旱”,意思是說人多了反而不幹活了,互相指望對方、相互推諉。

現代動畫片《三個和尚》也是這個意思——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

這種說法楚清知道,但是有沒有道理、事實是不是如此呢?楚清認為,別的不敢說,相互推諉這個道理肯定是真的。

不然,這些人為啥天天來逼著她承諾選址種棉?

去年南方雨水倒是多,洪澇災害嚴重,糧食減產,今年若真是旱災當前,那麼糧食還得繼續減產。

但是,這是楚清該管的嗎?她只管選址,別的不管!都說了她們想要的地方不適合種棉花,還廢什麼話!

沒有鄭小柔幫忙周旋這些人,楚清真是百爪撓心。

這幫女人,打不得罵不得,講著似是而非的道理,攀著無中生有的交情,天天排著隊來她面前磨嘰,真TM煩人!

昨晚還有一個訊息,是由楚清派到沃斯國的密偵司暗探給她發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