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局面是,四王子以為自己沒有暴露身份,只是以商隊安全為要挾,想讓楚清過去,目的是“談筆買賣”。

而楚清掌握的情況是,四王子希望能從楚清這裡敲詐到足夠的糧食,或許還有其他物資。

楚清還彙報了四王子最近的動向,以及他目前尚未得到各部落支援的進度,並做了四王子極有可能想透過自己籌得糧草,以達到讓幾大部信服並配合的目的。

楚清可不可以走這一趟,這需要密偵司定奪,還有,准許楚清以何種身份去這一趟。

楚清這麼問,其實就是在問密偵司准許自己使用多大的權力。

這個問題胡恆秋不敢私自下決定,不過他比較主張楚清能夠以私人身份,或者說以商人身份去解決問題。

畢竟被扣下的是楚清的一個商隊,楚清組織商隊的能力大了去了,多一個商隊少一個商隊不算什麼大事。

而且她自己不也說沒多少貨物嘛,那經濟損失就不大。

而皇帝想得比胡恆秋多了些,雖然他也傾向於縮小事態,楚清最好能用最小的代價、最不起眼的身份搞定一切,但他不能這麼下令。

楚清在上一封信中大罵胡恆秋不顧她屬下的性命,若此時只讓楚清以商人身份去接回她的商隊,那不但要她自己承擔所有經濟上的損失,而且也是置她的商隊性命於不顧。

為了個把密衛,搭上幾十條大好青年的性命?皇帝才不能說這種話呢。

關鍵是,有極大的可能是她自己也回不來了,雖然皇帝明知道楚清不會那麼老實的真以商人的名義去,她真有那麼蠢的話,皇帝也不會“培養”她到今天。

皇帝決定還是給予一定的支援。

另外,信中楚清提到四王子把自己的衛隊放到邊境上,讓幾大部落無法派人去大宣進行商業交易,導致沃斯的探子無法傳遞訊息這件事,讓皇帝決定利用一下。

很快,楚清接到胡恆秋的回信:身份自己選擇,保重。

換句話說,只要不說自己是大宣皇族,你愛用啥身份就用啥身份。

還是皇帝站得高、看得遠,不限制楚清的身份。

相鄰的兩個國家,彼此之間能一點都不知道對方的資訊嗎?

尤其是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後。

雖說人種上有差異,大宣人不好往沃斯國安插密探,但是沃斯國可沒閒著。

人家也有商人跑到大宣這邊開店的,誰知道哪個就是沃斯國的密探呢?誰又知道沃斯國掌握多少大宣的資訊呢?

所以楚清的身份估計沃斯四王子心裡也有數的,若是隻讓以商人身份過去,那就等於白去送命了。

倒是大宣,很被動,因為除了像楚清或者孟家這種大型的商隊進行走商之外,真沒有人去沃斯國當“坐商”。

因為不划算。

首先,“排外”的力度不一樣。沃斯人來大宣,就算大宣人排外,也不至於砸人家鋪子、打人傢伙計,但是反過來,沃斯人會。

其次,沃斯的東西買了不划算。沃斯人從他們國內帶來的商品,比邊境互市要貴許多,比“寶清盛”貨棧貴許多。

他們需要組織多種商品,有成本在內;互市卻可以直接以物易物,所以銷售價格便差距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