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我有一個想法……(第1/2頁)
章節報錯
乞丐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階層的下降。
很多原本是貴族重臣、或鐘鳴鼎食之家出身的人物,因一朝犯事而連累整個家族,自己身死除外,家中其他人都會充入賤籍,比如伍子胥。
但不是所有的沒落貴族都是伍子胥,那只是個例。
更多的人沒有謀生的手段,他們會的東西換不來食物,能換來食物的本事他們不會,他們甚至都沒有獨立地穿過全套衣服。
平時金尊玉貴,一朝淪落,比原本就是乞丐的人更加的悲慘。
因為除了身體之上的折磨外,他們還要忍受心靈上的落差帶來的折磨,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連活下來的念頭都會喪失。
再比如:犯了法或者得罪大人物的人。
就像當初的楚元,殺了人逃亡,因為怕被發現,連短工都不敢做。
這些人大多比較有能力,只不過被周邊環境所限制,只要給他們換一個環境,他們就能夠生活得很好。
甚至創造出很多讓人想不到的奇蹟,比如朱元璋。
這類乞丐所佔比例不小,但是比例最大的,卻是好逸惡勞之徒。
即便是現代,也不乏很多明明有手有腳甚至有房有車之人,卻非要腆著臉皮以乞討為生。
“好逸惡勞”四個字,簡直是為他們量身準備的評價,這也是大宣乞丐通常都聚集在城裡的原因。
城裡有讓他們“好逸惡勞”的土壤,鄉下窮啊。而且,京都的乞丐多於地方,南方的乞丐多於北方。
可為什麼丐幫組織要比窮家行嚴整?因為丐幫是“半官半民型”組織。
他們是由官府中的某些人提供一定活動場所和某些特許權利的組織,他們與官府是互惠互利的關係。
一方面,他們會配合這些官員幹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比如轉移官糧、比如把某個被官員惦記上的良家女子擄走、比如囚禁上訪之人等等,並會不定期給這些官員“上供”。
另一方面,官府中人會對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保駕護航。
乞丐當中的丐頭活得不比貴族老爺差,他們坐擁百萬家產,鮮衣華服、倚香偎翠,出門更是前呼後擁,堪比官衙行巡。
丐幫的丐頭一年只出門乞討三次,一次是端午節,一次是中秋節,一次是年關,他們“大駕光臨”時,周圍嘍囉都要跟著一群,比保長還有排面。
按說現在收服丐幫,真的是個大好時機。
官員大洗牌,很多底層官員被淘汰,相應的,更多吏員或背鍋、或頂罪,也幹掉了一大批,以至於丐幫的保護傘破損了大半。
支撐“黑道”的“白道”力量銳減,賈焱垚以為能順利消滅或吞併丐幫了,結果遇到兩大難題。
第一道難題是內因:鹽幫本身對於吞併丐幫並不積極。
鹽幫六千餘眾,可丐幫人更多,人家不但幫眾基數大、分佈廣,管理還嚴格,賈焱垚現在甚至都想跟丐幫學學管理之道了。
對於鹽幫來說,現在他們有幫主這個最大的“業務員”拉生意、找門路,基本解決了溫飽,一些個人能力強的甚至達到小康水平。
所以他們並不願“多惹是非”,而且,吞併丐幫對他們有什麼好處?不得多養那老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