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市場很蕭條,可酒樓、銀樓、成衣鋪、書鋪、筆行都不時有客人進出與滯留。

而與成衣鋪的生意不相上下的,則是估衣鋪。

估衣鋪是當鋪的一種,“估衣”指舊衣服,或原料次、加工粗的新衣服。

估衣鋪裡的商品主要是當鋪到期不贖的衣物以及收購的舊衣服,鋪子裡的陳設也與成衣鋪不同。

成衣鋪一般是一面牆做成衣展示,另一面牆放置貨架,擺滿時新布料,顧客是想買現成的、或是定做新款,都可供參考。

而估衣鋪則是店裡像飯館一樣置了幾張大桌子,桌子上堆著很多衣服,有疊起來的,也有攤開的。

而每張桌子上方都懸了一個牌子,上面寫“二兩十件”、“一兩十件”等價格標籤。

也就是說,所有的衣服不按面料、季節、款式等分類,而是按照價格分類。

成衣鋪門前較為安靜,只有店夥計與進門的顧客打招呼的聲音;而估衣鋪則是離著幾丈遠就能聽到裡面的叫賣聲:“一兩十件不講價!”

而門外更是站著一名夥計,專門負責招攬顧客:“大皮襖子小兔毛,錦緞葛布隨便挑;一兩十件若嫌貴,五件您就給半吊!”

甘來樂得小鬍子一翹一翹的:“一兩十件,和五件半吊有啥區別!”

楚元特別實誠地給解釋:“那要是買十件,多花錢不說,還未必全能用得上,半吊錢五件反倒實惠。”

甘來就給他一個大白眼。

楚清拍拍楚元肩膀:“你是憑實力娶不上媳婦兒的。”

真是的,顯你是大明白嗎?

這種店外叫賣、店內堆貨,還給掛個簾子以供試穿的鋪子,一下子讓楚清有了親切感,恍惚間就想起學生時代,宿舍女孩組團去服裝批發市場的情景。

四個女孩,一個負責試穿,兩個負責挑刺,還有一個負責砍價。

然後做出“你這衣服全都是毛病,要不是因為我們是窮學生,才不會買這種低檔貨”的姿態,轉身就走。

接著在心裡數一二三,然後如願以償的在數到“三”時聽老闆喊道:“唉,拿走拿走,就當給下午開張了,你們可要常來!”

然後四個女孩還要裝出“你早鬆口還免得我們多走幾步路”的不情願,內心竊喜著付錢。

當然,最後人家老闆在她們走後,是怎樣搖頭晃腦地感慨“不這麼陪你們演回戲,還真賣不上這麼高的價”就不在她們考慮範圍了。

久違的場面讓楚清心中生出悸動,她一馬當先就走進估衣鋪,摸摸這件,看看那件,不亦樂乎。

大家都不明白楚清怎麼會對這些別人穿過的衣服、或者過時的衣服感興趣,又不好說什麼,只有跟著看。

小寶悄悄對卓耀說道:“其實,咱們家也可以弄些二手鋪子,不止是衣裳,傢俱、飾品、包括餐具、小兒玩具都可以拿來賣,我看賺頭不小呢!”

卓耀細想想,果真是。

就拿那個“二兩十件”的衣服來說,現在入秋了,要是買衣服,怎麼也得有一半以上是夾襖或者冬襖,可他們那十件有八件是夏季的薄衣衫。

衣服倒是新的多舊的少,可是季節不對呀,買回去放置大半年,就算是新款也變得過時了。

像那一吊錢論斤賣的,看著便宜,可那些衣裳都是二手的,布料還特差,買回去都穿不過第二水就得打補丁。

真是本小利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