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聽得有點兒傻眼,顧不上讓御史中丞平身。

李公公偷偷給陶大仁打了手勢:起來吧,皇上沒心思怪罪你。

皇帝瞪了胡恆秋一眼:你們密偵司都是戲精嗎?

胡恆秋抱歉而恭謹地回以微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兩位宰相面面相覷:幸好這人官階不高、進不了朝堂,看看,這就開始展露奸臣本色了。

陶大仁偷摸站起來後膝蓋不疼了,看楚清的眼神裡又帶了欣賞之意:要不,還是把她弄到御史臺?言之有物啊。

洪亮等一眾武將:來給我們做教頭吧,教說話就行;要是還能幹點力氣活,就再教教抬槓!

全體文臣:不但是女子,而且是小人!

這場所謂的“自辯”,在皇帝對御史臺的告誡中不了了之。

沒人因此獲罪,只有幾名言官被罰俸三個月。

大宣律例:諸誣告謀反及大逆者斬,從者絞。

動輒要掉腦袋的誣陷大罪,在言官那裡,也就罰俸三月。

大意是沒有正經去公堂遞狀,只是爭吵一下而已,不算罪。

意思不是在公堂上吵的,在朝堂就不算數唄?那朝堂算個什麼玩意兒!

楚清心裡罵了幾句,卻也無可奈何。

皇帝是兩邊不得罪,朝堂上意思意思罰了俸祿,下了朝就招楚清和胡恆秋到御書房。

胡恆秋自是理解皇帝的心思,以上官的身份、用親切的口吻,批評楚清“年輕人不要那麼衝動”。

皇帝則是賞了楚清千兩白銀以及一些錦緞,還有幾塊做印章的壽山石和筆墨,說是送給楚清兒子的,讓其奮發攻讀,也好給她娘多教些學問。

楚清今年為了抗災做出這麼多努力,也投入大筆錢財,還差點兒被誣陷個“造反”的殺頭罪名,最後就值這麼點兒東西。

呸!老子當初的高爐圖紙還值個宅子呢!

這倒好,言官罰俸那點兒錢補給老子了,皇帝倒是會算賬,不用掏自己的錢。

小說、電視劇裡的皇帝隨便個賞賜都得黃金萬兩,比如武松不肯做官,皇帝就賞了十萬貫錢,可楚清呢?

這事胡恆秋看得明白。

按說楚清確實值得褒獎和封賞,但是今年的災情還沒有完全度過,這時候就論功行賞為時過早。

再則,皇帝確有敲打楚清的意思,要讓楚清知道,皇帝給她便利,但她必須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好好做事,別動歪心思。

三則,皇帝也是把楚清當槍使,藉機給那幫老言官點兒顏色,讓他們要麼服管、要麼滾蛋,幫助御史臺逐漸換血。

當然,這裡也不乏皇帝的疑心病,總得讓皇帝看到楚清不過是個有點兒小聰明而無大野心的人才能放心。

皇帝這次對楚清有了新的認知:混不吝。

以往為數不多的幾次見面中,皇帝起先認為她是個拘謹的人;後來,覺得她是個有趣的人;這次長見識了,能據理力爭、能抬槓、能撒野、還能放挺兒。

前幾項皇帝不在乎,最後這放挺兒可不成。

就憑她沒事兒搞搞沃斯內亂、打壓打壓糧價、絲綢價、設計設計圖紙,也不能讓她放挺兒。

這人比工部好多人都好用呢。

楚清可不管皇帝怎麼個看法,愛咋看咋看,把上半年的銀票當著皇帝面分出來,拿了自己應得的那部分,帶著賞賜直接出宮,連皇帝邀她一起午膳都拒絕了。

誰在你那兒吃?你家的飯好吃是咋地?吃別人家飯給錢就行,吃你家飯得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