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東西價格比城裡的街邊攤貴得多,幾乎翻了二到三倍的價格。

哥兒們、姐兒們走的熱了、渴了,自然會打發下人一籃子一籃子地買東西吃。

吃高興了,還會打賞個仨瓜倆棗的。

不然,那麼多荷花、蓮藕、蓮蓬都被他們糟踐了,上哪兒找補去?

一向以紈絝形象示人的小寶自然也不例外,聽到有人說刨冰好吃,就探頭去看。

而府城四雅既然起了拉攏交好的心思,自然是以“兄長”的名頭、“東道主”的身份請客。

每到這種時候,小寶就小手一揮:“你看我今兒帶這麼多學生出來,讓你破費了,這多不好意思!”

而看到小寶揮手,水端富、水端貴他們肯定迅速而“靦腆”地站在小寶身邊,等府城四雅買來了吃食,就麻溜捧著一傳、二傳、三傳的傳到每個孩子手裡,還不忘說句:“多謝山長!”

這種小寶請客,四雅買單的行為,實在是把四個年輕人氣得不行,卻又無可奈何。

本著“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的原則,小寶還就不走了,就跟著府城四雅混了。

其實花不了多少錢,東西是按銅板計算的,可四雅都是揣著銀子和銀票出來玩的,花這點錢對他們來說,實在不算什麼。

自小就得學會交際應酬的人家,荷包定不會是空的。

就是憋氣。

學院的孩子們很快就看明白有錢人家是怎麼過節的,就再提不起興趣跟著他們了,給好吃的都不行,他們要下水玩兒。

於是一群孩子在岸上把衣服一扒,光著膀子,只著了單褲就噗通噗通跳進水,嚇得女孩們驚叫連連,手指縫叉得大大地捂住眼睛。

不遠處,李氏帶著孟樾樾也到了。

她們吃過飯後,去了趟雜貨鋪,給孟樾樾買了把最新款的荷花傘來遮陽。

因為孟樾樾戴上了那套父親送的紅寶石頭面,自然不能再戴著帷帽,所以還是撐傘更適合些。

李氏也趁著女兒挑選花傘的時機,把斷掉的指甲修剪了一番。

事實上,孟樾樾同意繼續玩而不是回家,也是因為看到母親為了不影響她的心情,指甲斷了也生忍著,不願辜負母親的一番苦心。

所以,娘倆都不說穿,坐著馬車也來賞蓮了。

她們沒有去尋找自家人都在何處,而是挑了人少的地方走走看看,自得其樂。

倒是小寶身邊的女孩子們有眼尖的發現了她們,悄聲說:“哎,孟姐姐,那邊是不是你家樾兒姐姐?”

於是孟家的姑娘們就放眼去尋,一看,果真是,就說道:“樾兒和二伯孃在一處,不方便過來吧?我們玩兒我們的!”

同一個家族的女孩子們也並不團結。

尤其是孟樾樾這種讓她們認為是“不識時務”的。

因為李氏為女兒爭取的次數多了些,讓她們潛意識裡感覺到自己的父母似乎沒有李氏那般疼惜自己孩子,心中有嫉妒。

再有,她們因為孟樾樾的“不服管教”,受牽連,被家裡長輩耳提面命地“教導”過不知多少次,也生了些惱怒。

再加上孟樾樾向來不喜跟她們一處討論自己的未來值多少聘禮多少嫁妝,而讓人有格格不入之感,與她親近不起來。

她們也冷眼旁觀著,想看孟樾樾如此折騰,究竟最後能得到個什麼樣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