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孩子剝蓮蓬的步驟都一樣,小寶都看迷了:原來活是這樣乾的呀!

小寶手裡也有一個蓮蓬,他沿著邊沿掰下一塊,再把裡面的蓮子掏出來,再掰一塊再掏,如此反覆,一個蓮蓬沒剝完,他覺得大拇指的指甲和甲肉都要分離了,而蓮蓬也在他的摧殘下破碎。

孩子們可不是。

孩子們左手扣住蓮蓬蓋,右手順著蓮蓬頭的邊緣,將整個帶有蜂窩狀突起的一面全部揭下,只剩下一顆挨一顆的蓮子,還包著一層白色的纖維狀薄膜。

然後小手一撓,一顆顆玉珠般的蓮子就到了手裡,多餘的白色纖維順著指縫掉下來。

幹得最快的孩子的專注力最強,人家不但快速地把蓮子剝離出來,還有功夫順手把蓮蓬蓋上殘留的絮狀物清理乾淨。

待小寶走過去觀看,那孩子已經攢下一摞蓮蓬蓋了。

“你留這個做什麼用?”小寶好奇地問。

那孩子笑而不答,而是走到小寶茶盞邊,把一片蓮蓬蓋置於杯子和托盤之間。

頓時,瑩白潤澤的白瓷盞託上就蓋上一層翠綠,再把茶盞放上去時,靜謐無聲,不會再有撞擊的脆響。

“你這樣端起來跳著走路都不會磕打出響聲。”那孩子說道。

瓷白與翠綠相稱得宜,似乎覺得杯中的茶水都變得更好喝了。

那孩子又說:“我們家沒有這麼好的茶盞,也喝不起這麼好的茶,只有待客的時候用碗盛了粗茶端上來,妹妹就喜歡用這個做盞託,好看,還免得燙手。”

幹得最慢的孩子,似乎並不在乎小寶擺在桌上做獎品的扇子、驅蚊香包。

他小心地把蓮子從正面一個個摳出來,而保證蓮蓬的完整,他還專門挑帶著長長枝幹的蓮蓬進行處理。

雖然半支香燃盡時他才剝出六十多粒蓮子,可是他手邊的三支長杆蓮蓬跟剛摘下來時一樣,完整的很。

雖然幹得慢,但是他看到別人剝的蓮子多卻一點也不羨慕,反而有些可惜那些碎掉的蓮蓬。

小寶不禁過去問:“你留這個幹什麼呀?”

那個孩子就說:“把這些捆起來倒吊在陰涼處,等風乾了,這些孔洞裡放上紅棗或山楂,再劈些竹篾點綴,能做成很好看的掛畫;

有結婚的、或者到過年時,一副掛畫賣出百文也是有的。”

蓮蓬中有蓮子,被人們看做是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的象徵,但是新鮮的蓮蓬曬乾後,蓮子存不住,會掉出來。

這時往裡面塞上幾粒紅棗,又好看、寓意也好。

“早早生一窩孩子!”那個孩子說出掛畫的寓意。

小寶聽著覺得有意思,從腰包裡要出一把花生,說:“按你這個說法,棗兒是‘早’的意思,那把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放在一起,不就是‘早生貴子’?”

“是啊是啊!”

“這就是花生?我第一次見到!”

“這個也能吃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話題被花生帶偏了。

小寶的思路也偏了:“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收麥。”孩子說。

小寶:“啥?!”

孩子:“我出生的時候,馬上就要下雨了,曬的麥子還鋪在地上,我爹不能在院裡乾等著,喊了一聲‘收麥子’就跑了,我就叫了‘收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