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功不如人,人家還會偷。

雖說偷這個字眼不好聽,行為也不咋好,可這是“實用技能”啊,說不定啥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呢。

比方說偷個命?殺人於無形?唉。

五個“五月五”的孩子輪流扮演小寶。

為什麼要輪流呢?因為有幾個得上課。

他們扮演小寶的時候,有時候是甘來跟著他們,有時候是小山或者小武他們跟著,反正總得有三四個大人在旁邊,這樣才像嘛。

臺詞也不用很多,準備點兒“今兒吃哪兒?”、“陪小爺溜溜!”、“銀錢不是問題!”這樣的就夠了。

小寶的衣服他們隨便穿,不過,小武在的時候,總要提醒一句:“銀錢真不是問題,別怕衣服髒了破了,膽大些,不用省著!”

他們見天轉悠,就讓孟家很是著急。

因為只要“小寶”在外面轉悠,那就是招生很順利,也就說明他們製造的謠言沒起多大作用。

這些日子,孟家讓些婆子、小廝什麼的,出門時就說“寶清技師學院”是騙人錢的話。

倒也說得“有理有據”。

首先,學院確實收費,雖然不高,但也收了,只要花錢,對老百姓來說就是“貴”。

其次,別的私塾、書院不用幹活,他們技師學院得幹活。

第三,別的地方上學,能考學考功名,技師學院能嗎?不還是給別人做工!

雖說看似有理,但是老百姓的算計方式跟他們不一樣。

去給人家當學徒,不也得花錢?逢年過節,少了哪樣“孝敬”,師父都不待見你,不教給你真本事!

再說了,當學徒不幹活嗎?不但幹,還是白乾呢,又得幫師父做工,又得照顧師父生活起居,說不好,師孃的裹腳布都要給洗一洗。

要知道,他們的孩子還沒給他們洗過衣服呢。

還有,考不考功名能咋地?他們本就是窮人,祖墳上也冒不出文曲星的煙兒,才不指望那麼多呢。

在哪兒學手藝還教你識字、算賬的?也就這個學院了,還想咋地?

老百姓把孩子往學院送的時候,也會談起這些話題,最後的結論是:就衝著最後能有工可做,都值得來,就是可惜招生名額太少!

“小打小鬧能成什麼大事!”孟淳訓斥管事:“你放出那些風,能起什麼作用!”

管事連連認錯:“小的愚鈍,老爺明示!”

孟淳說道:“你說,一家紅火的飯館,如何能讓他一夕之間倒閉?”

管事的眼珠子轉了轉:“吃中毒了?”

孟淳鼻子裡哼出一聲:“嗯。”

管事的眼睛一亮:“老爺,我懂了,您瞧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