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宣人認為,五月是“毒月”、“惡月”,因為“五月到,五毒出;五毒醒,不安寧”。

因為在這個月份裡,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這“五毒”盡出,危害人們的生活。

而“惡月”,是說五月環境條件惡劣,高溫而潮溼,於五毒有利,於人害處極大。

在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孟嘗君列傳》中就曾說道:“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

在東漢古籍《風俗通義》中,曾說道:“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東漢思想家王充所著的《論衡》也曾說道:“子以(此月)生,精熾熱烈,厭勝父母,父母不堪,將受其患。”

而五月當中,人們又把初五這天視為最不吉利的日子。

五月份中,人們選出九個日子,稱之為“九毒日”,全稱為“天地交泰九毒日”,這九個日子分別是逢五、逢六、逢七。

五月初五,排在九毒日之首,這一天便首當其衝,被認為是五月中最不好的一天。

究其本質,還是因為五月份環境惡劣,細菌病毒蚊蟲五毒滋生,不利於嬰兒的生長,同時這個月人們忙於農事,如果孩子在這個月份出生,則會耽誤農事。

老百姓自然未必知道這些說法的典故,但卻記住了五月不好這個結果。

就好像楚清那個世界中,流行“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一樣,百姓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卻記住了結論。

因此,這些結論給了他們“生子不舉”的理由。

生子不舉,即生了孩子直接溺死或扔掉。這個“子”不分性別,男孩照樣弄死。

水毛毛說孩子們都是河裡撈上來的,那就是南方河多,好溺死,扔進去時心裡說句“要是死了下輩子託生個好人家,要是不死,那就被水衝到哪兒就去哪兒活命吧”,以矇蔽自己不養孩子的狠心。

在楚清看來,“不舉子”的真正原因有兩個,一是窮,自己都吃不飽,拿什麼養孩子。

不過關於這一點,楚清很是反感,不養就別生,既然吃不飽,哪兒來力氣去搞被窩裡那點兒事,弄出人命了,說溺死就溺死,不說一個生命就這樣沒了,單說生孩子的女人不也白受一場生育之苦?

二是頂不住世俗輿論。

生個“五毒月”中最毒那天出生的孩子,連帶整個家庭都被認為不詳,飽受鄰里白眼和欺壓。

這一點,楚清更反感,孩子是自己的,不給孩子撐一片天,還要怪孩子帶累家庭了?

還是那句話,生不起就別生。

帶著這樣的思想,楚清看向廚房那邊,很有些心疼那些孩子。

裡面的孩子們已經有笑聲傳出來,他們輪流玩著甘來的雙鐧,試著也去砸那些豬肉。

甘來已經開始往麵餅坯子上攤肉餡了,並不需要再砸豬肉,但依然由著他們禍禍。

稍大些的孩子在制止小孩子們,一是鐧太重了,怕他們傷到自己,二是這樣糟蹋人家的東西,太不像話。

“沒事,砸吧,拿住了別砸到自己就行,把那個豬腿也砸一砸,今兒人多,光是裡脊不夠吃。我們主子做的小酥肉可好吃了,你們砸勻實點兒,晚上咱們吃小酥肉!”

甘來一邊手腳麻利地做肉餅,一邊跟孩子們說著,對外也跟大家一樣叫“主子”。

這就把楚清的“活兒”給安排上了,楚清笑了,剛才的不良情緒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