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賑災也好,救濟也罷,動用的是國庫,不是自家的銀庫。

第二日的早朝,依舊是扯皮,當然也不能全怪朝臣們,因為各地奏報對旱情的描述和分析也不怎麼嚴重。

一件事的最終結果沒有出現前,人們總是不會很在意。

反倒是到了晚上,皇帝在御花園遛食,有小太監跑來跟李公公彙報,說戶部尚書要求見皇帝。

皇帝回御書房接見了他。

劉聚顧不得把禮行完,邊直起身邊就說道:“皇上,老臣下午專門去了趟京郊,親手在幾處田地裡刨了土,沒刨多深,看到了這個!”

說著,劉聚從袖袋裡翻出塊疊成方正小包的帕子,開啟,裡面是一小堆淡黃色的、圓柱形的小東西,長度還不及一個指甲的寬度。

“這是什麼?”皇帝問道。這東西看起來很像細長的米,不過有一頭帶有小黑點。

“皇上,這是蝗蟲卵!”劉聚拖著帕子,手有些顫抖:“這些是一個坑裡的卵!”六七十個啊!

這下,皇帝也有些顫抖了,噁心的!虧他還以為這是某種米呢。

“皇上,老臣今天分幾處地方刨坑,十之五六處都刨到了蟲卵。”劉聚繼續說著。

劉聚此時是真的激動,嚇的。

之前皇帝問詢太史丞他們,關於氣象的問題,自己還不以為然,甚至覺得皇帝有些小題大做,原來,根源在這兒!

要不是中午收到黃忠那老傢伙寄來的信,恐怕這會兒自己還在那兒一邊抱怨皇帝要三十萬兩,一邊核算賬目吧?

因著黃忠信裡提到,讓他一定要去田地裡看看,親手刨刨土,檢視下有沒有蝗災的可能性,所以他才舍了下午對賬的時間去檢視。

老黃這傢伙說的對啊,國庫不是皇帝的私人腰包,戶部尚書再怎樣精打細算,告老後下一任尚書照樣罵你留個空國庫,絕不會讚美你。

國庫的錢就是要花的,只要把錢花到皇帝心坎上,到告老時才有體面,皇帝給的體面。

怎樣把錢花到皇帝心坎上?必然是皇帝關心什麼事兒,作為戶部尚書就得提早準備好錢唄。

劉聚年歲大了,體力不足,隨便在地裡刨刨土,也就半個鋤頭深,就看到蟲卵,這些蟲卵要是長大成蟲,那……

劉聚打了個哆嗦,三十萬兩銀子,還不夠解決京城周邊蝗災造成的損失吧?

“皇上,您看,要不要……”劉聚還是說不出“蝗災”兩個字。

“賑災銀,儘量準備,第一批,不得少於三十萬兩,馬上準備出來;”皇帝下令道:“還有賑災糧。另外,明早你要帶著這些東西上朝來!”皇帝指的是那些蝗蟲卵。

“擬旨!”皇帝又說道。

身邊就太監總管李凌海和戶部尚書劉聚兩個人,於是二人馬上行動,一個鋪紙研磨,一個提筆等待。

“視播種情況儘量提前翻土……”

“蟲卵收集起來可餵雞飼鴨,農戶須將雞鴨趕至田壟間放牧……”

“凡地方有湖蕩、墊窪、積水之處,集夫眾收割水草,曬乾以供薪燎;如不堪用就地焚燒,務求淨盡……”

按照楚清的建議,皇帝一條條複述下去,從除卵、到除蝗蝻、到除蝗蟲……劉聚奮筆疾書,眼中滿是敬畏。

天!真不愧是天子!別看不認識蝗蟲卵,可是對除卵卻是瞭若指掌、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智計百出、謀如湧泉……

有此君王,大宣何愁不昌盛啊!

*注:漏肩風——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