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造作坊。

“成啦!成啦!”平時一個個衣冠楚楚的大人們,此時每人身上都掛著工人專用的大圍裙,甚至有人臉上還有黑手印,卻不管不顧地大喚大叫,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周圍的工匠們都忍不住偷眼瞧。

也難怪這些大人們如此激動,三天期限到了,明兒早朝後皇上就得詢問他們結果了。他們已經忐忑不安至極。

黃忠的泥坯爐建議,使得建造高爐沒花費多少時間,且成本也不高。但是兩天兩夜了,一直也沒出鐵水。他們甚至嫌工匠們不夠敬業,擼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填煤加料。

剛剛!剛剛鐵水終於汩汩而出,與平日的鐵漿相比明顯不同。此時已經夜半,眾人卻不知疲累,慶幸終於在皇上給的期限內完成了檢測任務。

老黃忠卻皺起了眉頭:“不對!”

“什麼?”眾人詫異,紛紛看向黃忠。

“這上面明明說,十個時辰出頭就該化鐵成水,我們卻用了兩日兩夜。”黃忠說道。

“對啊!能那麼快嗎?怕不是這人急於邀功誇大其詞了吧?”有人抱著懷疑的態度。

“也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那個三號磚的緣故。”也有人這麼解釋。

“從這爐體結構來看,遠勝於我們的豎爐。而出來的還是鐵水,這已經是了不起的創造了啊。”有人很是知足。

第二天早朝散了之後,一眾工部的官員又集合到御書房,帶著熔鍊出的鐵錠,向皇上做彙報。

皇上翻看那塊鐵錠,又有官員呈上用豎爐煉出的鐵錠,向皇上說明了兩者的不同。最後的結論是,大宣國應該用此種高爐取代豎爐。

皇上聽取完所有的彙報後,點頭讚許:“看來這個高爐確實不錯。你們工部照做吧。”

“可是皇上,”黃忠上前躬身稟道:“我們並沒有達到一天之內就熔鐵成水的效果。”一眾官員都看向黃忠,連工部尚書都目帶指責。

也難怪大家不樂意。好不容易完成了任務,沒讓皇上發火就不錯了,你還上趕著討罵不成?

黃忠卻沒有注意到周遭的反應,繼續說道:“皇上,臣等雖然沒有那所謂的三號磚,但是臣等所用的泥坯材料也是按照圖紙所寫而制,即便比例可能有偏差,但應不是主要原因。爐身只要能承受熔鍊的高溫即可。老臣想不出緣由。”

“臣請旨允許老臣前去吉州城。老臣想親自向這個高爐的製造之人求教!”黃忠最後說道。

“這樣啊……”皇帝知道,這老愛卿是又要鑽進技術裡了。皇帝最欣賞的就是他這一點,覺得他不可取代的也是這一點。這老黃忠為了一門技術或者一門手藝,能廢寢忘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要是滿朝的臣子都有這樣的精神,大宣何愁不蒸蒸日上、國泰民安!

寶爐集團。

楚清帶領一眾家丁把一盤盤用草袋子捆紮的碎豆子,整齊地碼放在磚頭搭建的一尺高的臺子上。磚臺下有個長長的導油槽,導油槽每隔一段有一個缺口,缺口下是瓦罐。

豆子包的上方又一層層疊放磚頭,豆子包被壓成了扁扁的豆餅。磚頭疊到七八層的時候,就見豆油從豆餅中慢慢滲出,滴入導油槽。楚清讓他們記錄疊至十層是什麼出油效果,然後讓他們每半日加疊五層磚,並記錄出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