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章教授的引薦下,李清報考了洪流大學的文學系外研生,相比其他科學一類的院系,文學對於李清來說是駕輕就熟,不說別的,就是他上千歲的壽命,對於一些文學有著其他人難以匹敵的理解。

就像是同一個東西,其他人看到了一面,而李清則看到了另一面。

半個月後,李清的考試成功透過,不過令他沒想到的是,文學系今年還招滿了,似乎這是外研系學生最喜歡來的專業,章教授也無可奈可,李清被擠到了考古系。

對於這個小插曲李清毫不在意,他反正是為了來圖書館讀書的,不論是文學系還是考古系與他關係都不大。

之後李清交過學費就正式成為了一名洪流大學的考古系外研生,當然了,這聽著也是洪流大學的學生,但在外面跟洪流大學本身的學生是差遠了,但對於李清是夠了。

接下來,李清一心撲到了洪流大學的圖書館中,圖書館經過幾萬年的發展,各類書籍完整不已,李清是沉浸其中,在其中讀了一年是收穫頗多,對於泰世界各方面都有更深的瞭解,至於在這一年間上課的事,李清毫不誇大的說,他如今只見了一次老師的臉,還是報名的時候。

當然老師也是知道像是這種外研生來學校,只是為了一紙文憑,所以也沒有怎麼管李清。

外研生學習兩年就可畢業,李清接下來又在圖書館泡了大半年,圖書館的書倒是沒有讀完,就是他該畢業了,畢業說來也簡單,交上一份簡單論文即可,一般對於外研生這都是請人做的。

但李清並沒有請人做,而且這兩年讀書也讀到一些關於考古的,於是就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論文上去。

而當老師看到這一篇論文的時候是驚為天人,之後還特意見了一次李清,問清正是李清寫的後,老師是驚歎不已,而後還邀請李清去參加一個活動。

是洪流城城南前段時間發掘出了一個古墓,最近正在發掘,正好這個老師要帶隊前去,於是就邀請了李清。

對於這個邀請,李清沒有拒絕,他現在閒著也是閒著,倒是去外面走一趟也是無礙。

坐著包車前去,這個到如今只見了三面的老師姓古,人稱古教授,姓名倒與他的職業相關,古教授不甚言談,只是在車上給學子們說著待會的注意事項,李清也聽著,無外乎不能觸碰古物要小心行事一類的事。

城南七百公里外,一處山包下,正是古墓的地點。

這是一場大雨之後,古墓進水坍塌而顯露出來的。在洪流城官方得知之前,其中的許多東西都被人拿跑了,不過骸骨一類都還在,而古教授帶領的李清他們此時正是來搶救發掘,看看是否還有其他東西。

進入古墓,墓穴面積不少,差不多有近三百平方米,因為被雨水泡過的關係,古墓內是狼藉一片,又有著之前進墓人留下的各種腳印痕跡,可以說是一塌糊塗,有些無處落腳。古教授此時吩咐著一眾學生從外面開始發掘,緩緩向內清理。

作為古教授的學生,他們都是考古系的,對於這次難得的考古機會很是珍惜,一個個小心無比,但李清可沒那麼謹慎,他只是在外隨便走走,這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並沒有參與其中。

而古教授卻也沒管李清,任由李清自己活動。

說來古教授帶著李清不完全是因為李清論文好的緣故,還是因為李清是個職業者,能多多少少提供一點安全助力。

其他的學生對於李清前來還對古教授說過反對的話,但作為一個帶隊前來的教授,古教授做事都會想的很多,許多事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不是這些學生能理解的。李清一個職業者,帶著多少能有些幫助,為何又不帶呢。

古墓發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這個古墓因為已經經過破壞,許多方面倒是快上不上,七天後,差不多都發掘完畢了,從泥潭中得到了近百件古物,據古教授說,這個墓別看小,但可不簡單,起碼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

從古墓中發掘出來的東西中,李清對一件倒是有些好奇,是一柄斷劍,李清能認出來,這斷劍應該是一件法器,而斷裂則是因為時間的關係。而一件法器能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因為時間而自己斷裂,這起碼需要上萬年的時間,這就與古教授關於此墓兩三千年的推論不符了。

不過李清也沒有說出來,畢竟其他東西都是平常,除了這個斷劍外,都是兩三千年前的東西。

李清等人,在挖掘完畢清理了一番後,這就要離去,至於古物都被帶走了。但誰料一場大雨突來,又是傍晚,無奈李清一眾只能等到明日再回。

夜晚,萬籟寂靜,只有雨聲噼裡啪啦響個不停,李清如其他人一樣沉沉進入夢鄉,雨聲似乎是最好的催眠曲,一時古墓邊的營地眾人如同吃了安眠藥一般,一個比一個睡得香。

睡到下半夜,李清忽然被一陣響動驚醒。

似乎是某種東西坍塌了。

聲音很大,雖然雨還一直在下,但所有人都被這聲響動驚醒了,古教授連忙穿好雨衣,帶著眾學生冒雨檢視,而李清則站在了古教授的身邊。

眾人睡覺的營地,離古墓還有一段距離,主要是古墓地勢低,營地搭在了一處高地。

老遠,藉著燈光,眾人就看見原本古墓的所在地變得黑壓壓的一片,有種吞噬周圍一切的感覺,李清知道,這是古墓坍塌內部空洞所形成的現象,他沒想到這古墓底下竟然還有空間。又想到那柄斷劍,李清倒是一下對這個古墓產生了興趣。

來到古墓邊,用手中提燈照去,果然因為大雨,古墓坍塌了近一半,而令人驚奇的是,底下竟露出了一個向下延伸的臺階。

“老師,這是什麼?”有個學生問到古教授。

古教授思索了一番,而後說道:“這可能是墓中墓,不過具體情況現在還不能確定,這樣,這會天黑,又下著雨,大家先回去,等到了明天咱們再來。”

在古教授說完後,眾人又看了看,又回去了。

至於古墓外的其他人,都在昨日白天帶著古物回去了,只因古教授帶領的李清眾人搞了點善後工作才耽誤晚了,不得已多留了一夜,而現在看來,這多留的一夜,似乎是大有收穫。

這一夜眾人都未再睡,一個個激動不已,這種情況,傻子都看的出來,這絕對不一般,更別提這些考古系的學生了,甚至有什麼大好處都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