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不老?(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城牆修補完成時,李清還特意邀請了一番許多外城來的人,要他們前來定居,城外尚且有土地,可以做分給他們,前三年沒有稅賦。
這一下,城內倒是多少不少人,填補了之前匪徒的空白。
轉眼半年就過去了,這日玉宛城周圍開始下雨,是一連下了三天三夜將玉宛城主周圍下的通透不已,這對於向來乾旱的玉宛城來說,可謂是天大的好事。
又正值糧食生長期間,這場雨一下可謂是增產又增收,果不其然今年的糧食得到了豐收。
而到了第二年,玉宛城似乎變了氣候似的,是該下雨時下雨,該天晴時天晴,城外廣闊的土地,再也不是之前乾旱發裂的狀態,都漸漸恢復了生計,糧食豐收不說,總體產量是比前一天多了三成。
李清在這一年,又將剩下的銀兩去修建了城內的各種建築,讓不少做工的人都有了收入,並且還將通往其他幾個城池的道路,大致修補了一番,漸漸,玉宛城恢復了人煙。
第三年,在李清勵精圖治之下,已經有外城的商販來到玉宛城做生意,玉宛城進一步發展,人口也多了不少,而那幾位跟他前來的武者,也將家安在了這玉宛城中。
第四年,似乎上天有佑,玉宛城這幾年來都未曾遭過災一直風調雨順,而不少城池可沒這麼幸運,不時乾旱,不少人因此流連失所,而在這其中,就有不少來到了玉宛城,如今玉宛城的規模,相比李清來時翻了一番,達到了兩萬人。
第五年,李清的名聲開始流傳,他也頗為自得,自己雖然被派到這處來,但終歸做出了點成績,沒有辜負眾人,更沒有辜負自己內心的信念,他為此感到驕傲。這些年來,城中也有衝突,但李清一直秉持公正的態度,時到如今,他的話在城中可謂是一言九鼎。
第六年,似乎大乾朝廷把李清遺忘了似的,李清這些年來就沒有接到有關大乾朝廷的任何資訊,彷彿他一輩子都要在這個城池似的,不管他把這個城池變的又多好。雖然有些沮喪,但李清倒也寬心,如今城內人口還在不斷增加,他能讓這一方人得到安寧,已經是了不起的事了。
第七年,李清坐在桂花樹下喝茶,如今這顆陪伴他而來桂花樹不但生的茂盛,就是桂花也比之前香上不少,兩位娘子為他變著花樣做各種吃食,李清舒服不已。
第八年,李清開始城牆擴大計劃,實在是現在城內已有三萬餘人,原有的城牆已經容不下這麼些人了。這次擴大,不但將土塊變成了土磚,而且還在城牆內修建了一座廟宇。不是李清迷信,而是因為這幾年來,玉宛城從未遭過災,彷彿上天一直保佑。而如今城外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潤下,都已變成良田,光憑這些土地就能養活城內的人已經李清城主府。
第九年,這一年末城牆擴建完成,城內的人口也已近四萬人,城內出現了酒樓客棧車馬行等等之前從未有過的商業,並且還互相競爭。李清憑藉著各種稅賦,足足養起了一支三百人的差役隊伍,其中武者多有。城內更有幾位醫術精湛的醫生在。
第十年,大乾宮廷發生內亂。
這個訊息是李清從外人處聽來的,說是大乾皇上近年日漸病危,他的兒子不過幾歲大,難當大任,而這皇上之位可就成為了一個香餑餑了。
李清聽到這個訊息,還有些震驚,畢竟他當初可是見過皇上的,那時皇上不過二十出頭,如今也就三十出頭,這怎麼就病危了。
不過想到後宮佳麗,李清也能理解,皇上是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啊。
皇上病危,他的幾個叔叔伯伯哥哥之類斗的不亦樂乎,這跟李清倒也沒什麼關係,他這是天高皇帝遠,也樂得清靜。
......
這一日,李清走在城中,如今城中人口還在不斷增加,因為玉宛城發展的好的緣故,其他城池還不斷有人搬來,城中的房屋都緊俏不少,今年更是開了一家規模頗大的春樓,處處顯示著玉宛城的繁華。
李清巡視期間,身後跟著一眾人馬,城中人見到李清都是停下問好,李清點頭示意,而後來到城外,放眼望去,真是天地之間一片綠,茫茫的各種作物蓬勃生長,讓李清看了都點頭不已,今年恐又是個豐收年。
身後跟著的差役都在感嘆這是李清的功勞,是李清來此才讓玉宛城變得這般,而李清倒不這麼認為,他一介凡人,又有何能力能讓這玉宛城十年風調雨順呢,這說來恐怕是上天的功勞。
眾人行在田地間不時有農夫問好,李清受到了太多敬意,他只感人生當是如此。
走了遠了,李清離開眾人的視線,來到了一處樹前,寬衣解帶,局地有小到暴雨,一切完畢,李清卻突然聽到了一陣馬蹄聲。
朝遠處看去,正有一陣煙塵席捲而來,眾人也聽到了這陣聲音,為了以防不測都連忙來到了李清身邊。
馬匹近了,不過是三匹馬罷了,不知為何剛才能惹出那般動靜。
此時馬匹停下,李清看向馬匹上之人,似乎是主僕三人,前面的主此時頗為疲憊,一臉風塵模樣,後面的兩個僕也不好過,胸前還有血跡,似乎不是善類。而上面之人也看向李清,望著李清一幅打扮,一下就認出,乃是官員,身邊簇擁的人更是旁證。
“這是何處?”馬匹前面的人問道,雖然看著疲憊,但他的聲音響亮至極,李清只感到耳孔有些發疼。
“這是玉宛城,這位乃是我們城主大人,你三人到此,還不快快下馬,太無理了些。”
李清身後一人斥聲說道,直到此時這三人都未下馬,而是在馬匹上高高看著下面的李清幾人。
聽到李清身後之人說話,後面馬匹上的兩個僕似乎有些意動,這就要抽刀,李清身後差役連忙防備,不過前面的主揮了揮手,制止了自己身後的兩人,而後抬腳下馬。
看向李清,他一拱手說道:“城主大人在上,我三人乃是路中遭了劫匪,正要尋一處補給一番,不知可否進城。”
李清一笑,他的玉宛城此時在城外也是一眼就能看見,李清開口說道:“城池沒有進城費,想進自然就能進。”
“多謝城主。”這人開口說完,卻又上馬朝著玉宛城而去。
看著進城而去的這三人,李清只感他們的身份絕對不一般,尤其是前面那個,恐怕多有貴重。
接下來李清也回城,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在第二天這人竟然還拜訪了李清,李清來者不拒,款待了一番。
而後幾天,這人與他的手下在城中游走,瞭解了城內的景象,不時感嘆,似乎對於李清能將城池發展到這地步,頗為佩服。而令李清也驚訝的是,這三人竟都是一流武者,難怪當時不下馬。
過了五天,這三人似乎待夠了,而後就起身離去,他們出城時還帶了幾個人出城,似乎是這幾天招到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