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之中,孫權正在閉目養神,?en ???.?r?a?n??e?n?`org

自從上次曹操派來了使者之後這已經過去月餘的時間了,孫權雖然在江東之中整軍待發,但是到現在還沒有任何的動作。

“主公,我們何時出兵淮南!”邊上急性子的淩統開口了起來,上次前去攻打淮南,他們江東軍可事丟人丟大了,先鋒軍差一點被全殲。

再上次江東和淮南開戰,這同樣也是大敗而回。

這次不同了,這次是曹操軍和他蔣東軍一起出動,有著曹操在徐州牽制著淮南軍的主力,江東軍只需要對付袁耀留守在淮南的二線部隊就可以了。

即便是有呂布的幷州狼騎和陷陣營在,同樣他們也將和曹操聯合在淮南對淮南留守的兵馬開戰。

這可是一個大好時機啊。

“不急!”孫權倒是很淡定,對著手底下的人總是這麼一副不著急的樣子。

“主公,這可都是月餘了!”淩統有些不滿的說了起來“我大軍都已經準備待發了,此刻若是還不行動不是惹人笑話嗎?”

軍中計程車氣在一次次的給鼓舞起來,都想著前去淮南報仇雪恨呢,可是主公卻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啊。

“噢,吾知道了!”說完孫權再一次的閉上了眼睛。

“主...”淩統還想要說些什麼卻被邊上的呂蒙給拉住了,呂蒙朝著淩統搖了搖頭,讓凌超不要再言語了。

孫權不比孫策,孫策是武將出生,所以孫策心大,可是孫權卻是不一樣,他能夠和淩統解釋兩次就已經很是不錯了,若是淩統再問下去只會讓孫權厭惡。

著急?他孫權如何能夠不著急,自從月頭之前,曹操派來了使者,和他孫權商議一起吞併淮南的事情,孫權可是興奮的好幾日都睡不著覺啊。

他孫權是從哥哥孫策的手中接過的江東的繼承權的,所以江東的政權還沒有穩定呢,江東之中很多人對他孫權很是不服氣,孫權擅長的是吏治孫策臨死之前曾經說過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正是因為如此,江東一開始本就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地方,兵鋒強盛,突然變成了一個擅長吏治的主公,很多武將就很不舒服,特別是和周瑜熟悉的一些個人。

他孫權需要的是一場戰爭,一場大勝的戰爭來顯示出他孫權不但有著文功也能夠武治。

可惜的是他孫權兩次戰爭淮南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啊。

現在終於又機會了,一則可以報仇雪恨,這第二就是可以證明他孫權的能力啊。

若是此般成功了,那麼他孫權就會和曹操一起瓜分整個淮南,廣陵,廬江,皖城一代可都是歸屬於他江東的。

還有什麼比開疆拓土更能證明自己的嗎?

所以孫權他比誰都要著急,可是著急沒用用啊。

兩次江東和淮南大戰,他孫權早就被磨滅了當初的那個急性子了,或者說現在的孫權已經被淮南給打怕了。

他一則怕淮南軍的餘威,這二來嗎,他怕自己被曹操利用啊,這淮南軍主力,曹操說他會把他牽制在徐州一代,並且派出手下偏師前來相助他孫權一起收拾淮南。

可若是這些個都是假的呢?

曹操和袁耀聯合,孫權相信這是不可能的,可若是曹操把他孫權當做槍來使用,用他來消耗淮南袁耀的兵馬這還是有可能的。

他江東可是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本來江東就不富庶,和曹操一樣都是賭徒,靠著以戰養戰的打法在發展自己。可是兩三次都是從從淮南大敗而回啊,也就從荊州那邊得到了一些個好處,孫策死了之後對戰荊州都沒有那麼利索了。

所以現在的孫權就是小心謹慎謹慎再謹慎,他江東玩不起太大了。

“報!”就在淩統等人以為今日又會像以前那般無疾而終了,那邊一個傳令兵跑了進來“主公,從兗州來信!”

“承上來!”兗州來信自然就是孫權的了,很快那邊的手下便把一封書信送到了孫權的手中去了。

孫權開啟了手中的書信,上面正是曹操寫個孫權的,告訴了孫權淮南袁耀軍的主力一軍被他兗州兵馬給拖住在了徐州一代了,讓他孫權放心出兵進攻了。

孫權把書信看完便遞給了邊上的張昭。

“張昭先生,你怎麼看?”孫權此次要對袁耀有大動作,所以抽調了江東大部分的兵馬僅留下小部分留守在了江東,孫權擔心那邊荊州會對江東有些想法,這才留下了周瑜密切注視著荊州的動態,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孫權擔心有周瑜的加入之後,他這次出征淮南即便是贏了,這個戰功也會被周瑜給分享掉,所以乾脆不讓周瑜回來了。

張昭是一個人才,真的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官拜長史和撫軍中郎將,同他一道登堂拜見張昭的母親,像同輩的密友一樣。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為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們的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對此,孫策非但沒有猜疑,反而瀟灑地說:“當年管仲為齊國國相,齊桓公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他則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賢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這足可看出張昭在孫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齊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樣重要。

當時劉表想要親自寫信給孫策,寫完後先給禰衡看,禰衡看完後譏笑劉表,說道:“像這樣是想要讓孫策帳下的孩童讀嗎,還是想要讓張子布看到?”由此可見,就連一向狂傲的禰衡,都認同張昭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