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又要幹啥(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山得知莊曉寒介紹個懷遠城裡的人來輔助遊孟安,十分的好奇,他問莊曉寒:“師妹,你介紹的這個人以前做什麼的?”
“跟我們一樣,混幫會的,但是是走私鹽業的。”
“私鹽販子啊!”金山有些失望。
“別急著否定他,先聽我說一下,他是走私販鹽,說明他熟知這條產業鏈上需要打通哪些環節才能獲得食鹽,需要經過哪些線路才能安全運出,最後又要熟知哪個市場需求多少才能儘快脫手,怎樣在這條產業鏈上汲取最大化的利潤,這些東西你讓官府自己去做,可能成本高昂,但是到他們手上,成本必然最低!
如今我們已經把原定戎人開發出來的所有鹽池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雖然所有權是雲國朝廷的,但經營開發權卻在我們手裡,明面上或私底下該如何將利益進行再分配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了。”
“你打算怎麼做?”
“以前鹽池是在朝廷手中,我們雖然知道他們走私,但是又管不著,了不起會找些人打探一些內部訊息。”
“如今鹽池是我們,那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這些私鹽販子對走私的熟絡和經驗,以夷制夷,切斷這條走私路線的所有節點,保證稅收顆粒歸倉。”
遊孟安點點頭:“小五說的有道理。”
金山道:“所以,以前是需要打擊的產業,如今倒是要收歸國有,充分利用起來謀利。”
“那把他安排到哪個位置上去合適?”
“總監怎麼樣?從生產開始到運輸到銷售,哪個環節都要監督把控住,不讓私鹽販子猖狂走私,讓國家稅收流失。”
“這不是讓他把以前所有的關係網都得罪光嗎?他願意幹?”
“我和他認識,他在我們這裡已經成了明路了,再想幹過去的勾當是不可能的。不幹這些,財路又被我們切斷了,他還有那麼多的兄弟們要養,拿什麼吃飯呢。人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他不幹,有的是人幹。”
“這西北什麼都不多,就是這個鹽,倒是哪哪都有。”
“說完了劉三爺,我對這個鹽倒是有點別的想法。”
“什麼?”
“鹽這個東西,若是僅僅只作為調味品銷售的話,在人口不上漲的情況下,就算收重稅,又能收到多少呢?還是把它作為工業品的重要地位發揮出來的比較好,這樣既是促進了工業的發展,又能因地制宜讓西北這個苦寒之地能夠不依賴畜牧業、農牧業也能發展起來。”
“你想怎麼做?”金山有點感興趣。
“試試看能不能用鹽來製作純鹼和火鹼。”
“火鹼不是用純鹼就可以直接製作的?”
“那是後一步了,相比起鹽來純鹼我們這裡還是少,我們毛紡作坊用量又大,而鹽取之不絕呀。”
“怎麼製作?”
“用鹽加氨水、生石灰煉製。”
“氨水是什麼?”